第一点,为什么我们讲整个牛市还没有结束,仍然处在比较大的投资机遇当中,主要信心来自于以下几方面。第一个信心就是刚才介绍的从2018年开始的整体国际资金的流向(变化),疫情发生之后,全球特别是活跃类型的资金出现了从新兴市场离场,去向了美国市场和日本,进入到日本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套利的思路,主要回流到了美国本土。在这样资金流向的前提下,美联储的扩表以及短期的第二轮纾困方案将尤为关键。美国在流动性释放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双驱动下,整个资金的流向仍然还会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美国市场也会比较平稳。新兴市场的流出也告一段落。
只要保持稳定就有利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或者说有利于我们关注的A股以及港股的机会。这是一个牛市最重要的基石。然后关于第二轮议会法案结论,会在8月上旬给出一个结果,如果推进有序,可能还会对整个市场的资金产生一次扰动。到那时再关注国际资金流动,但是有一点,中国经济复苏不会改变,对全世界资金都将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我也非常认同管理层最近一些政策上的调整,这有利于资金的流动和波动更加平滑,我认为有利于长牛、慢牛的实现。
第二点,为什么青骊这么坚定地在5At the end of the month6月初看多市场,积极参与整个市场的投资机会,原因是我们看到了今年一些打破刚兑的迹象。信托类型的资金,从去年年底开始出现了很多违约事件。信托类的收益率也出现了持续性的下滑(as well as)大量的违约。
打破刚兑也会使整个市场的资金出现流动,整个有资产配置需求的家庭,他们对于这种所谓的固定回报类产品的信任度在快速下降,对于净值化产品的需求会上升,这会是比较长期的态势。这次资产配置的机会,是整个A股市场或者香港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堪比2014年我们看到的杠杆牛或结构牛的机会。这次的配置资金的红潮流入到整个资本市场,有助于我们实现中国资本市场(整体的)长牛慢牛。
第三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基金类产品的赚钱效应的出现,发行规模的大量提升,一方面提高了整个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同时(产生)较好的产品回报之后,大量高净值人群的配置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样的赚钱效应也加速了整个市场的结构性的变化。所以我讲牛市基础的三个主要的一个基础,至少有两点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5.走向均衡,如何做好投资配置
最后我也想讲讲大家比较关心的,在这个时间点或者在这个阶段,我们究竟配什么,怎么配?其实我的题目已经代表了我的观点,虽然我们是一个强调成长股投资的投资机构,也不仅仅代表我们只会投资科技股,我们也很善于挖掘在偏周期类、或者在宏观经济影响下的整体性行业中的一些成长性的机会。所以我想讲的配置的第一个思路就是从原来的结构性增长向全面复苏切换。
第一个切换,前面提到了中国宏观经济是全球一枝独秀,接下来无论是否会发生二次疫情,我们研究认为一直延续到明年的上半年,中国经济都是全世界的翘楚。在这样宏观经济支撑的大前提下,我们的投资思路也要发生扭转。从过去的结构性的机会,特别聚焦在成长类的那些科技股,或者说聚焦在医药的这些板块和领域的思路当中,要开始全面切换到宏观经济反弹复苏的逻辑前提下的一个投资机会的把握上。
第二个切换,从配置的角度思考,从高估值向低估值上的切换。可能我们现在的思考有一些前瞻,因为我相信同行们或者说大量的公募机构,考虑更多的还是怎么去继续把握这些高估值板块、有估值泡沫的钱,对我们来说做绝对收益首先考虑的是资产配置的安全,其次是把握住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从高估值向低估值的切换已经悄然开始了。
最近的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的一些变化,应该有助于理解我这样的预判。把握住低估值经济周期的资产龙头的反弹,是三季度下半段或者四季度的一个主线。其实在低估值的板块当中选到高成长的企业,就会发生戴维斯双击,所以我觉得会给大家带来的产品的体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