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 new post
Open the left side

私募排排网张仲峪:标准化+个性化,搭建科学基金投顾体系

[Copy Link]
352 0

Register now, make more friends, enjoy more functions, and let you play in the community easily.

You need Sign in Can be downloaded or viewed without an account?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x
  私募排排网张仲峪:标准化+个性化,搭建科学基金投顾体系
  为了探讨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及新挑战,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私募排排网主办,广发证券、华西证券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于2020year6month18-19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向新而生·向好而行”为主题,集结诸多国内各类顶尖资产管理机构掌门人及业内知名大咖、资深研究人士共赴盛宴!
  会上,私募排排网总裁助理张仲峪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各位朋友来到现场,一开始因为疫情有些转折,还想今天会不会没有多少人,没想到现场依旧这么火爆。先简单的聊一下最近比较时髦和热门的基金投顾业务。
  先从基金投顾的历史开始讲起,基金投顾并没有特别多的、古老的、悠久的历史,它和股票、基金相比来说比较新,60年代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业务。1969year12月圣诞节前夕一个名为LorenDunton的人为组织了13个人在芝加哥一个酒店里面做了一个闭门讨论。当时整个美国的经济环境是这样的:刚刚经历了股灾,整个经济处于下行、箫条的状态。因为从股市牛市转到熊市,很多老百姓炒股亏钱。基金销售方等很多机构为了销售利益或者是业绩、佣金,向老百姓疯狂推荐基金,这些基金也都是赔钱的。那时大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基金挣钱,可基民不挣钱?
  这个场景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跟我们现在的形势非常像。这些人做了一个调研,发现美国人民在60年代末期,所有的美国老百姓是没有准备好退休养老的,他们所有的钱都拿来投资股票或者基金,而且都在赔钱中。所以这些人就站在一起,说要创造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让真正的投资、理财或者是能够保证财富管理的稳定性发展,这就是1969Year.
  后来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比较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1974年的个人投资帐号的传递,IRA,相当于是把税收延迟到退休以后,相对以比较低的税率。1981年的时候有401K,现在已经都比较熟悉,就是把老百姓投资的主要标的转化成基金。目前我们查到的最新数据是2018年,在投资顾问旗下所管理的总资产,现在美国是80亿万亿美元,这个业务已经发展得非常好。
  这个业务的难点在哪里?客户、产品、服务。投资者是否可以接受这种服务,也就是说收费模式的改变,从以前买基金收手续费,转换成投资顾问费,根据打理的总资产收取费用。这个我们相信是比较长期的过程。但是它的本质和关键在哪里?关键是基金投顾是否能够持续的提供一些好产品以及好的服务,所以我们今天重点放在产品和服务上。
  先讲产品。一提到基金投顾第一反映是什么?一定是现在美国开始被动投资,各种智能投顾倾向于ETF,所以在选择基金产品的时候,第一个产品是选择主动还是被动?
  我们研究一下美国的智能投顾,前面的先驱及后来加入的大机构,都会发现给投资者带来的主要收益或好处,其中70%分拣出来的是税,也就是怎么合理避税,只有30%才是投资收益。但在中国照抄过来是不可行的,因为中国的税非常简单,甚至有多地方是不收税的,所以我们没有70%的好处。到底要不要做这件事情呢?下图就可以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左图两个是当时用美国的公共基金,一个是股票型,一个是混合型,右边是中国的私募基金。该图的原创是摩根斯坦的前领导,陈博士今天也来到了现场。当时他做的结论,就是美国的基金或者是主力投资者解释投资收益的变化,有80%是由市场来解释的。大概有20%是由资产配置以及小于20%是主动管理,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相同的方法拿到中国私募基金,和美国大相径庭,在中国市场只解释了基金收益变化的大概30%about,20%是由配置来解释的,大头是主动管理。也就是说中国和美国处在完全不同的市场阶段,在美国曾经说没有alphaonlyBeta了。在中国,如果我们做被动投资的话,忽视了大的Beta就是很大的浪费,让基金投顾难度更大。
  一说到alphaandBeta,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它一定和沪深300相对比。对于单基金销售或者是投资者只买一只基金的时候,这种想法有什么问题吗?大家倾向于跟大盘做对比。但我们作为一个专业机构,因为要给投资者做不同资产类别配置的时候就不能这么简单粗暴。
  下图是一个传统的基金分类的结构,包括私募排排网之前也采用这样的树状结构,上面有一级分类,下面有二级分类,再往下还有三级分类。有什么特点呢?一只基金只能被归到一个类里面。但基金投资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有些基金投大盘但也可以投TMT也可以投消费,并不是用一个纬度可以简单评价。也就是说,它的基准不一定是一个。因此我们近期推出了右边的一套系统,我们称之为多标签系统,它的结构就是中间灰色的是基金,我们根据它的业绩做回归,可以找到更可以被什么样的标签或者行业指数来表示。此外,通过私募的尽职调查,发现更多的投资交易、决策、风控等等各方面的标签,现在已经走访尽调了8千多份报告在数据库里。对于公募来说,我们也可以用他的持仓来做这些标签。每个基金可以有多个基准,当我们在做alphaandBeta的时候,就有非常多样性的alphaandBeta,当你想找一个细分领域,谁alpha创造得多的时候,应该使用这种标签系统。
  在每一个标签下面继续,可以开始评价这个基金。在这个标签或者是这一小类里面再看区间的收益、排名、风险,以及各种各样的排名和风格。对于公募来说,可以根据季报、年报披露一些持仓,我们根据所有的标签做出相对于每个标签的公募基金的持仓,这样比较任何一个公募基金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它在这个标签里面,超配或者低配行业、风格,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任何一个私募、公募究竟在哪里创造价值,或者是它创造的alpha的质量到底有多高,这就是产品的选择。
  再说组合。用三套比较简单的公式来描述:第一步是要把客户的基本信息,收益、风险偏好拿回来。结合宏观市场的预测,经过资产配置的计算引擎做优化处理,找到最合理的配置模型。用这个配置模型,也就是目标,再加上优选的基金池,就得到了FOF模型。第三步是要做一些场景预测,包括极端情况下的压力测试,也包括未来的流入、流出,对未来的整体做预测。可能5年之后要买房子,资产可能就是负的。只有经过足够的预测之后,得到的才是实际可行的组合。也就是说做基金投顾也就是这三件事情,我们需要有产品设计的环节,需要强大的计算引擎,有输出结果。
  最后说持续服务。一是围绕客户,投顾要和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投资期限、收益、风险以及现金流,现金流包括现在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或是现在的先进流出规律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现金流流出。经过所有信息反馈之后,投资顾问要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做出投资规划书。投资规划书相当于是投资顾问和客户之间签订的协议、投资管理协议、目标收益大概是怎样的,资产配置算出来大概是怎样,以后就不要有太大偏差、坚持按照这个方案去执行。
  当投资规划书出来以后就开始投顾,主要是投顾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定期回顾,因为投资者的投资状况,身边所有的事情都会不断变化,所以一定要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和投资者回顾一下,现在的投资情况有没有变化,如果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能投资规划书之前的就要作废,重新修正。要日常监控,当发生亏损或者是回撤的时候,要提前和客户沟通,要安抚情绪,做情绪管理,解释为什么会回撤,这个回撤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等;当市场上发生短期比较确定性的、比较强机会的时候,还是鼓励要做战术的调仓,也就是战术资产配置,但这个不是打乱了投资规划书设定的模型或者是方向,而是小范围内,比如说5%范围内调整,挣短期的快钱。
  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再平衡,比如说一开始给客户做的模型是60的股票、40的债券。当股市在上涨期,很快他的占比就不再是60了,可能是80:20,这个时候突发的再平衡,就是把赚钱的,也就是说股票部分卖出去,买进债权,让所有的配置从80:20降回60:40,即回到当初的目标,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概念。散户都喜欢追涨杀跌,这样就是持续不断的把涨的卖掉,把跌的买回来,这才能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定期给客户出资产报告书,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整体而言,持续服务就是在这个循环里不断的循环,就可以把服务做上去。也就是说核心还是KYC,但是这个不仅仅是KYC,还要讲KYP,Product就是把服务做好的关键。
  投资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但是基金投顾本身的科学性要强很多。建好一个基金投顾体系,首先体系要是科学合理的,第二要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流程都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大规模的复制,才能做大规模做成体系。要想做成大的规模,肯定需要一个系统来支撑。有系统的支撑,才能保证在大规模作业的前提下,保证个性化的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倡用系统来工作。
  我今天的演讲就到此结束,我们的目标,一直初心不变,让基金投资更加简单,谢谢大家!
"Small gifts, come to Huiyi to support me"
No one has offered a reward yet. Give me some support
comiis_nologin
You need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Sign in | 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Point rules of this version

mor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238-168-2638 QQcustomer service Monday to Friday 20:00-24:00
Quick reply Back to top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