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 new post
Open the left side

2019年国际宏观经济展望及大类资产配置策略_Private placement network

[Copy Link]
854 0

Register now, make more friends, enjoy more functions, and let you play in the community easily.

You need Sign in Can be downloaded or viewed without an account?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x
  2019year 3month21day-23日,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私募排排网、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主办,深圳市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支持,平安银行、中泰证券、华金证券、香港交易所等联袂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拉开帷幕。
In the3month23号的“高瞻远瞩--展望私募基金投资新机遇”圆桌论坛上,我们邀请到景林资产田峰、乐瑞资产张煜、熵一资产周志彤、世诚投资陈家琳、香港交易所周晓殷。各路精英齐聚一堂,纵横捭阖,议题包括优秀私募公司及基金经理成功秘笈分享、2019年国际宏观经济展望及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两极分化资管新规下私募基金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外资及机构布局私募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解读、2019yearA股投资机遇展望及投资机会分享以及各位大佬对于科创板的解读。
  以下是精彩内容摘要:
  主持人:请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及公司的特色。
  田峰:景林是一家专注于做二级市场为主的公司,主要是投中国公司,包括境外、境内,美股、港股。
  张煜:大家好,乐瑞资产是一家主要做债券和宏观策略的公司,主打风格也是偏稳健为主的,这是和其他做股票多头的同业们稍微的区别。
  周志彤:熵一资本是专注于全球宏观策略的私募基金,投资领域涵盖了国内外的债券、利率、大宗商品及stock market index。因为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去年的主要收益也是来自于海外。
  陈家琳:世诚投资一直专注在二级市场的股票多头策略。
  周晓殷:我来自香港交易所,专门负责香港交易所在内地的业务推广的工作,很感谢今天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私募管理人有这个交流的机会,也希望大家在投A股的时候,也不忘记看看港股。
  主持人:几位作为市场中的头部公司,可以一直在市场中保持常青,有什么心得和秘诀可以分享?
  田峰:最主要的还是看策略,我们这十几年还是坚持看基本面。如果稍微细化一点,可能我们赚的是三种钱:
  第一种是企业成长的钱。过去的收益来源大多数来自于通过一段时间的持有一部分公司股票,跟他一起共同成长,获取企业盈利成长带来的收益,这是赚了成长的钱;
  第二种是赚了专业的钱。怎么估值,怎么看一个公司,怎么看它贵还是便宜,是否可以长期保持成长,类似于这样的东西还是有专业性,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专业的专家去做这个事情。因为一个人不太可能把每一个细分行业都看得很透。
  第三种是情绪的钱。也是逆向投资的钱,比如说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往往是买的时候,市场特别热、特别疯狂的时候是卖的时候。恰好因为有这种市场的情绪的大波动,所以我们的价值投资的理念才能兑现,才能找到定价错误的公司。
  主持人:刚才的主题演讲中分享到基金经理应该有自己的能力圈,您刚才也说到你们有专业的投研团队,有没有给自己划出一个景林最擅长的能力圈呢?应该是哪些领域?
  田峰:我们觉得任何投资到了投资决策层面,一定要回到自己的能力圈里来。当我们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突破所谓的认知圈,但是决策的时候还是要回来,这是一种辨证关系。因为真正好的决策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大的决策,做正确的决策是更重要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按照行业来看,投研40多个人的团队,能够覆盖到每一个细分行业,跟踪的公司标的很多,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主持人:陈总也是这个市场中的长青树,你们在市场中维持这种常青的秘诀是什么?
  陈家琳:说到长青树,不是夸大其词,对我们有点过渡的赞誉。市场本身是非常年轻的,我们阳光私募基金行业也就是十多年的发展时间,中国的古话说“十年磨一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过去刚刚打了一点基础,这个宝剑到底是不是好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要通过时间来检验。
  在私募基金这个领域,要活下去就要保持专注和聚焦。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认识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一定的取舍。所以过去的十多年就做一件事情,就是二级市场的多头策略,可能以后会拓展到其他的策略或领域,但是它一定有原则。我们能够比市场做得更好,才是对投资人、对客户是一件有意义、有附加值的事情,不然还是坚守在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把我们的相对优势尽量发挥到极致就可以了。
  另外,我们需要看得稍微长远一些,或是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作为我们的业绩,来发展我们的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私募行业里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健。
  主持人:您说一直是专注于做二级市场的多头策略,去年的情况怎么样?
  陈家琳:去年已经有高毅、星石这些非常优秀的同行分享了,去年初的时候,我们判断整个市场经历过2017年的机构投资者的牛市,应该会有所收敛。但没有想到,到了年底的时候,A股二级市场一不小心成为了历史上第二差的年份,所以对我们多头策略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不过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事先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但事先多设计一些路径,出现不同的情况,有更好的应对方法,这样就保持了心态上的相对平衡。如果遇到大的挑战,你会更好的应对。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再探讨这个问题,也想听一下张总的意见,现在讲究全球化的视野配置资产已经成为趋势。从你的角度来看,接下来的2019年,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有什么机会是比较明显的?
  张煜:我们现在看到在2018年,整个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欧洲、美国,整体经济已经出现了高位回落的态势。到了2019年的开年,以及2018年下半年全球整个经济缓步向下走的趋势,今年首先是对全球的金融市场很有希望,但波动加大的市场对中国来说,反而是一个比较好的时候,因为去年中国资本市场权益方面表现太差,相对来说提前砸出了一个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这一轮波动中,在全球大类资产中是处于比较好的向位,提供了投资的空间,甚至是某种意义上讲,相比较西方成熟国家的投资品来说,还具备一定的避险和分散的功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A股市场是很有希望的,或者是很有想象力的投资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年初以来中国的投资者也可以看到,中国去年有一个很大的主题就是信用紧缩,甚至到了信用崩塌的状态。今年我们的政策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工作,现在不敢说马上就宽信用,但这个链条在逐步的宽松,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环境都在大幅度缓解。相比较而言,对所有的风险类资产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可投资的方向。哪怕是像我们自己关注的债券市场,一些信用债也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向,如果把视野放得稍微宽一些,中国区的债券,中资美元债今年的表现是非常棒的。当我们在整个资产之间轮换的时候,发现每一类资产处于不同的周期波动向位,2019年波动加大,但机会可能比2018年会更多一些。
  周志彤:这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因为熵一就是做全球宏观的,会涉及到各大类资产。从权益市场来说,我们认为国内今年整个确定性相比前几年来说有更好的宏观环境支撑,但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一定要注意到两个风险。通常会说一句话叫做“乍暖还寒”,应该说国内接下来的股市是整体不错的,但要面临着马上到来的股票的两级分化。而且严重的分化,将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或是相当一段时间中国股票会面临的现象,这样从指数层面,或者是分类指数层面的表现来说,也会表现出差异。同时,今年会面临去年中国股市所不会面临的风险,就是外部冲击风险,去年中国股票的低迷表现来自于自己,但今年有可能会受到外部的冲击,这种冲击会给你带来风险管理的难度,但是不会改变整个市场既有的运行方向。所以今年国内这一块,如果管理好了这两个风险,应该说在股票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还是可期待的。
  整个债券市场今年是会看不清楚的,非常模糊,大宗商品市场更是要分开来看。从今年看,国内的两会刚刚开完,对工业品而言,去年在供给方面带来的巨大扰动因素,今年可能相对比较确定。但今年的变量来自于需求,这个需求接下来和整个基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替代一部分房地产下降带来的缺口,这个目前还是看不清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的大宗商品也会有进一步的分化。所以,今年相对股票确定但有分化,大宗商品投资的机会不算太多,但也会有分化。
  主持人:所以您对今年的看法就是一个关健词“分化”,您最担心的风险点请说一下,来自于外部的担忧,是指美股还是其他的呢?
  周志彤:今年外部的冲击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接过去的九年十年最牛的股市——美股,今年会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加大。可以看到,整个美国的上市公司投资并没有在整个减税状态下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美股上市公司盈利预期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差,这个差也许会导致整个美股未来的波动率加大。而这种波动率会不会传导到国内?从目前来看是有渠道的。中国的A股现在很多投资结构和投资人构成,其实和海外已经是有相当的管道连通了。美股波动的时候是不是会传导过来?我们觉得传导的可能性是偏大的。
  第二个冲击来自于欧洲。大家都知道整个欧洲以欧元区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引擎是德国,哪怕是在欧债危机的时候,德国整个经济状况也是趋好的。但从去年4季度的11月份开始持续到现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德国的经济我们已经出现了技术性的衰退。这也就是之前为什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那么急迫的要表示欧洲央行走货币化正常的路马上就停止了。原定9月的加息,在半年之前就宣布这个路程停下来,这说明欧洲的整个经济其实已经出现了所没有预计到的一些下滑因素。如果央行停下来,整个经济就能够向好吗?这是一个疑问,但往往在货币政策一旦停下来之后,立马就会表现的可能性并不是那么大。这两方面都会对国内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贸易结构。
  主持人:接下来听一下港交所的周总,从您的视角看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的观点?
  周晓殷:从港交所的数据来看,我们在去年有沪港通和深港通,去年有一个重大的消息就是MSCI,整体北向的流动是非常大的,是大于南向的流动。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外资去年已经布局得非常好了。但很可惜去年下半年大家都套住的,没想到今年的这一波,我们看到的外资居然有一些流出的迹象。是不是外资每一次都跟我们走的是相反的路?去年我们看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数据,很多内地投资人也看不懂,说基本面这么差,为什么老外还是在大举布局?也许是大家看的视角不,在我看来,我认为今年的A股机会也是非常大的。
  另外还有一个对我们债市利好的消息,可能大家都没有太关注,就是今年也是巴克莱蓬勃全球债务指数第一次把中国的债市纳入了全球指数。这相对于MSCI来说,就是债券版的MSCI,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可以抓住这条主线做一些布局,相信也是非常有利的资产配置。刚才看到有专门做债市的私募基金,如果可以把这个作为推广的一部分提前布局,相信对投资人甚至是基金管理人,也是会有很好回报的策略。
  主持人:今年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各位都对A股相对比较看好,虽然是分化的机会,但也似乎是比较有确定性。先问一下田总,您会怎么定义现在A股市场的位置?比如说有人说现在就是牛市了,有人说现在是慢牛,也有人说就是振荡而已,您会怎么定义?
  田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是很乐观,觉得应该是很好的机会,因为算赔率可以看好的。现在的市场与去年12月份又不太一样了,我看了一下到上上周,暴雷指数2月份涨了32%,3月份又接着涨了10%%,相当于鸡犬升天,什么股票都在涨。为什么大家说要分化?我觉得很明显,一边政策上在推注册制,未来上市会逐步市场化;一边没有业绩支持的垃圾股,市值从最早期的七八十亿跌到二三十亿,现在又涨回去,这些公司未来值多少钱呢?我觉得也就是值五个亿,十个亿,所以长期来看风险非常大。另一方面,一些头部的好公司,如果大家去看明年,再看两年,目前估值还是合理的,并没有出现泡沫,或者说没有太多的泡沫在后面。
  2017年这一年市场的增量资金基本上没有,主要是北上的钱,如果回到10年后去看今天,也许2017年真的是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元年。2018年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交错,导致了市场出现下跌,包括一些好股票也跌得很惨,甚至不排除跌了30%、20%And also50%的。像去年的这样多种因素叠加,筹码松动导致的一些长期机构也出来,从而很多股票跌得较多,这种局面在未来很难。出现原因是什么?去年即使是市场跌的时候,也还有海外长期的钱,长期的机构会不断买进好公司,买的就是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最优质资产。这些公司有很深的护城河,你拿着这样的公司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在国内大家觉得中国一堆问题,但是海外来看,在全球这么多经济体里面,GDP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之一;第二个,A股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全球最快,然后是韩国,台湾,之后才是美国等等;第三,三个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消费、医药、科技,这三个行业里面,中等规模也就是最有潜力的规模里面,全球的公司里面,中国公司占了六成,在独角兽里面,中国公司又是排名全球NO.1,第二才是美国,第三英国,再往后是印度。
  所以放在全球看,至少中国市场必须要投,而且这个市场估值本身就不贵。这样一个有潜力、有成长,估值又不贵的市场,在市场上找不出第二个。同时,这个市场中还是有巨大的风险,一些没有业绩支持的垃圾股,风险非常大,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甄别。
  主持人:刚才您说2017年开始是价值投资的元年,从您刚才说的很多东西,会直接想到茅台,茅台有500、300的时候,大家说涨得这么高了,还能去哪里?现在到800,又有分歧了。有人说这个位置就是鸡肋,但有人说也许过多少年回头看,当时还是值得投资的,所以要讲价值投资的话,就想听听您对于类似于茅台这种公认的白马股,现在的位置的估值,我们应该怎么看?
  田峰: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成长放到每年来看,也许不是每年有70%、80%的增长,但是长期可增长性确定性非常强。比如海外的机构,包括我们在内,赛道可能是放在5Year6Year7年,一个更长的赛道上去看一家公司。放到一个稍微长的时间里看,比如说有一年或者是一季度,或者是一个半年,某些公司可能有一些波动,我们去判断它,影响不到长期的成长,这样的公司依然是好公司。
  而且我们去算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公司,在消费列里面,他是一个长期的、有巨大市场推动的,类似于这样的科技公司、医药公司、消费类公司,目前不是很贵。长期来看,这些公司依然是非常好的优质资产,背后的背景就是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快。可能5年前品牌优势还没有那么强,互联网把品牌的传播,包括品牌的优势打破了地域限制之后,快速的增强。未来的机会就在于一些集中度还不高的行业里面,未来会出现新的、优质的龙头公司与头部公司,这些公司现在可能行业内群龙无首。
  另外一种是已经很确定形成了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它未来的市场地位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大家会发现过去的这些年,尤其是三五年以前,看到一些中型公司日子过得不错,甚至一些小公司也可以活下来。但未来的机会就非常少,真的活得比较好的就是一些大公司,行业集中度在快速的提升,这是在加剧。所以还是觉得很多好的公司,看他未来的成长,能看到5年甚至更长,给他一个估值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所以这些好公司是不贵的。
  主持人:您有没有什么选择倾向?比如说周期,消费等等?价值投资选择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偏好?
  田峰:我们所谓做价值投资主要是两句话,就是看基本面、看逆向。如果能够穿越周期是最好的,毫无疑问肯定不是周期的股票,周期的股票有一些博弈成分在,我们希望通过策略把博弈的因素降到最低,主要还是依靠企业盈利增长。
  细分行业里面很多公司都有好公司,大家讲得比较多的一些吉利、海外并购做得非常好的一些公司,在细分行业里面会找到很多这样的公司。一方面中国内部的内生消费潜力挖掘,再一方面是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走到海外去,有些公司布局已经走在前面,可能大家还没有太多的看到。这里面有很多好公司,不是一个行业,也不是三五个行业,在很多细分行业里面,中国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优势。因为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包括往后升级到高端装备,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老大了,未来再往前走,这里面会带来的机会,从服务、制造业、消费所带来的机会非常大。我还非常看好未来能够产生的新公司,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所谓的头部公司,是不是永远就是头部公司?不一定。因为这些公司他们的竞争对手也天天在使劲琢磨,怎么淘汰他,或怎么战胜他?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的看未来可能会形成垄断地位,或是形成比较优势的好公司,也要看一些现有的公司,是不是哪天会遇到一些危机,都要看长期跟踪。
  主持人:整体觉得向上的空间大一些,但是他们更看好的是好公司的盈利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张总,您会怎么看现在A股的位置?
  张煜:我们做债出生的人对资金天生就比较敏感,如果是用资金角度,中国社会这几年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资金成本下沉的进程。怎么样判断一个投资是好投资?它的收益是多少?取决于对你资金,这笔投资和资金成本之间的比较,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但整个社会供给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社会的平均资金成本。估值中一般会用5分钱收益是国债利率,但中国国债利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中国的国债利率老百姓一般是不可得的,也不会用国债利率进行比较。过去几年我个人倾向于用大家可得的,而且还处于相对刚兑的信托,类似于一年七八左右的信托成本,这样是一般可得的资金比较成本。
  两年前把刚兑取消了,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类似刚兑的行为逐步下行,带来最重要的是大家可得的非常稳定的5分钱收益在不断下行。现在下行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已经到了大家只能在银行理财那边,可能还有一些半刚兑的产品,收益率去年年底可能还有5,到了今年可能就已经是4.5甚至更低,这个过程还持续中。在这个角度,因为我们要考虑到打破刚兑的过程还在持续,银行理财从原来的报价刚兑型到净值型转换的过程中,这个利率还要持续下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资金的成本看,咱们的股票和权益投资估值是在底部不断被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A股从纯粹的市场情绪,或是市场技术面来说,现在见仁见智,大家觉得到底是牛市还是振荡市,可以慢慢商榷。但如果从社会资金成本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A股会进入相对长期的估值提升的进程。
  主持人:之前有一个散户中流传的段子,说现在炒股就得像高中生一样,什么都得学,这个科学,那个科学,每天出来一个新名词。同样的困扰也会在私募基金经理当中出现,就很考验各个私募投研团队的力量。陈总,2019年市场怎么看?你们的投研团队主要聚焦的行业在哪里?
  陈家琳:我们对牛市的定义稍微有些不一样,不只是单单看指数的涨或跌,而是同时观察相对于业绩的表现,你的股价表现到底怎么样。不管是指数、市场、公司还是个股,如果他的业绩增长20%,股价涨了20%,我们的理解他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他就应该涨20%。如果涨了50%,也许可以把他定义成是牛市。反过来,如果50%的增速,股价只有20%,那是不折不扣的熊市。业绩和利率今年都不会拖后腿,如果是风险偏好提升的,意味着指数一定是往上走,今年的主要矛盾不是业绩,不是利率,而是风险偏好的提升,或者是投资人情绪的提升和情绪的改善。到了目前的点位,市场可能走得有些快,我们对今年整体的定位还是修复之年,去年整个弹簧压得太低太紧时间太长,所以一定会往上弹。但要进入一个全面牛市,可能有些条件还不具备,比如说改革这一块,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改革动作,但要有更加全面的改革,这个是需要时间和勇气的。
  另外,历史上的大牛市都需要有业绩的,两位数甚至是更高增速的业绩支撑,这是现在宏观往下走的窗口期,也是很难看到的,所以我更多的是把他定义成是修复之年。但是反过来讲,如果走得更加可持续一些,反而对这个市场,对投资人来说更加有利。具体的方向也是大家经常纠结的,过去几年很明显,不在乎你的仓位到底是高还是低,更多的是看你到底布局在哪些板块,哪些赛道上。今年有一条主线大家讲得非常多的就是科创,而且科创板的落地跟我刚才讲的风险偏好的提升,可以相互呼应,这是一条。
  第二块是刚才港交所也提到了,资金的流进来,去年3千多亿北上资金,今年应该据我们自己的测算,大概是5千亿左右。这只是2019年一年,后面还会有。我记得当时MSCI在宣布把A股正式纳入指数当天,我们认为在未来的5reach8年,可能会有4万亿左右的外资流入到A股市场。这是两三年前的事情,现在进入市场多少了?已经一万多亿了,今年年底判断大概会接近1.7、1.8万亿,所以我们觉得4万亿是非常实际的判断,这一块在未来还是会持续给这个市场带来很强的支撑。外资买什么?他不是去散户交易,而是专注在比较有限的板块,这些都是公开信息,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还有一条主线,可能会有些偏主题的,世诚在上海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这个策略关注得比较高,本身最近也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不单单是主题投资,相信会有更多的行业板块、公司、个股能够实实在在的受益。
  主持人:具体到周总,现在很多外资私募在进入中国,世界上著名大多数私募已经在中国备案了,有些已经发行产品。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觉得这些外资私募进入国内之后,可能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格局上可能会带来一些什么改变?
  周晓殷:由于政策法规的规定,他们目前也只能是管理A股的产品,甚至要买海外的都不行。我认为他们会更改我们的行业管理人的素质,因为他们会用海外的管理来打理他们的公司,希望能把这些人输送到我们的其他优质管理人上,把海外的优秀管理经验输送出来。第二个,他们在用衍生工具方面,我想应该是会比内地的投资管理人更加有经验。目前可能因为我们的衍生工具还没有完全放开,所以他们的管理还没有到那个成绩,我们还有时间。第三个,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就是如何更接地气的推广优质私募基金。我相信这个相互的交流,能够国家我们整体的业态,也希望我们的优质管理人能越做越好。
  田峰:大家都知道港股里面,在香港市场八九成的都是机构。我们海外的基金也差不多,80%、90%都是长钱、保险、主权财富基金、中央银行,类似于这样钱,还包括一些家族基金。这些钱他们自己投A股,或是通过我们来帮助他投资A股都是差不多的。他看重的一个是中国的投资机会,选投资管理人最主要还是他看你投资风格的一致性,包括对公司、行业把握的深度与理解,这些东西可能看得更多一些。
  2019年前面大家赚了一波钱,情绪+资金推动的钱。最终还得回到基本面,看企业盈利的情况,比如说到了四季度,大市场可能普遍预期,三四季度经济见底,可能会起来。后面一些好的公司可能会先起来,这个数据会先转好,大家会发现在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有定价权的市场里,不像以前A股的打法,见光死,业绩不好,一出报表就到底了,业绩好一出报表就到顶了。不是这样的,未来一些好的公司,如果业绩有支持,他的股价会节节往上走。是否未来有长期的牛市,还得看基本面支持,不然就像2015年是疯牛,基本上怎么上去还得怎么下来。
  主持人:聊一聊市场上大家最关注的科创板,科创板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对于科创板的到来大家觉得会怎样改变投资市场的格局?
  周志彤:科创板当然是现在非常热的话题,从科创板的理解来说,我们更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科创板的。因为把科创板看成是一枚棋子,整个国家在布局一个非常大的棋,包括我们的债券通,也入选了巴克莱的债券指数等等,这一切和科创板综合起来考虑,其实是在做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因为从目前来看,接下来一定会对我们的整个贸易结构带来改变,甚至于长期以来会对我们的整个贸易顺逆差的结果带来改变,这是相对确定的一件事情。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什么?其实是要把国内的整个资本市场做到重造,最大的首先一定是债券市场,债券市场以这种方式对外开放,海外的投资人能够通过一个有效的管道进来债券市场。我们已经让第一批的三家国外的评级公司可以落地中国了,这个也是让海外的投资者能够有一个他们认为安全、可信的评级机构,来进行国内的债券投资。同样与之配套的就是科创板,我们一定要对国内的整个A股的股票市场进行一系列的改造。过去的A股市场不是中国的经济没发展,我们发展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我们的股票没有好的回报?fromBeta的角度来说,是因为整个市场本身缺陷存在在那里;从科创板来说,是寄予厚望;从执行的层面来说,细节还有很多,我们做了很多供给端的很多改革,需求端也会做很多的变化;从核心来说,有些已经实现了,有些还有待于观测。
  周晓殷: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非常大的利好,在刚刚初期的阶段,有可能我们需要摸索。但长远来看是对中国资本市场,以至于一些企业是有非常好的推进。这个饼是很大的,比如说去年港股的IPO,无论是数量和金额都是全球第一,但也仅仅上了200多家的企业而已。如果科创板要短时间内融到那么多企业上板,相信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上市的企业和投资者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还是政策风险,还是有一些不明确,有一些监管不清晰,可以考虑来港股再试一试,我们的特色就是政策有延续性,而且监管力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非常透明的,总之,我们互相都是在为实体经济做出努力。
  主持人:感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
  私募直营店平台上线3个月,入驻私募机构突破1000home
  作为阳光私募行业国内最专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主办方私募排排网深耕私募行业十五载,见证了中国私募行业的成长足迹,也一直致力于打造私募机构与合格投资者客户间的桥梁。2018年底,私募排排网打破业内传统代销模式,首创“私募直营店”模式,为私募机构与合格投资者打造了直接对话沟通的桥梁,省去中间渠道,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大幅降低了私募行业交易成本。私募直营店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私募机构的热烈欢迎,短短三个月入驻私募机构已超过1000家,服务高净值投资者超过10000名。在近期的红火行情的刺激下,更有一些业绩突出、表现活跃的私募机构获得了大量签单。
"Small gifts, come to Huiyi to support me"
No one has offered a reward yet. Give me some support
comiis_nologin
You need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Sign in | 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Point rules of this version

mor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238-168-2638 QQcustomer service Monday to Friday 20:00-24:00
Quick reply Back to top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