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 new post
Open the left side

你读什么样的内容,就过什么样的人生

[Copy Link]
373 0

Register now, make more friends, enjoy more functions, and let you play in the community easily.

You need Sign in Can be downloaded or viewed without an account?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x
田志刚知识管理中心

01
学习无外乎输入、处理和输出。

在信息和知识过载的当今环境下,看一个人的输入就基本可以预见到他的行为、能力和做派。

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没有有价值的输入,很难期望产生高质量的输出,所以在当今如何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评估就极端重要。

并非阅读就有价值,如何选择信息和知识源并科学评估极端重要。

如果你读某领域的大量论文,就会发现人类的知识进步其是一个很缓慢地过程。

抛去那些粗制滥造的论文,即便是高质量的,大部分论文能够对该领域知识的贡献都是很小的一点点。

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到某个节点上可能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出来。

信息在爆炸,但在任何领域,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增长并没有多快!

要写好一篇论文着实不易,许多理科和工科的论文要持续好几年时间,除了要看这个领域前人们的经验,知道这个领域已经做过什么成果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更要去做很多实验来发现和验证。

但这些努力,大部分时候也只能得出一个在小范围内适用的结论。社会科学的论文更需要个人洞见,但也离不开调查、分析,真正高质量的内容也不易。

所以许多时候,认真读论文是一件很费脑力的活动。但如果能够系统的去读,却是你更快速的了解这个领域最经济的方式。

按说,书也应该是这样:

真正有价值的书一定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多年沉淀出来的。因此许多人说写出一本有价值的书比生个孩子都难,叫呕心沥血也不为过。

即便是文学作品,设计、构思、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件精巧谋划与费尽心机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真正反映现实(当下和历史),才会真正引人深思。

路遥在1988year5month25日带病写完《平凡的世界》后

“站起身来,几乎是条件反射不受任何控制的把圆珠笔往窗外一扔,之后嚎啕大哭”。

陈忠实回忆写完《白鹿原》后:

在划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的第六个原点的时候,两只眼睛突然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背靠沙发闭着眼睛,似乎有泪水沁出……

真诚的创作都不易!
02
我有段时间看了一下网络文学,除了无限长、YY无极限这些特点外,发现大部分作品的“小”:

很多其实不叫文学而是《故事会》的水平。

排行榜上也有许多书籍类似于这种,公众号里的文章当然更多!

他虽然看起来是在讲道理,但这些道理大都来自于个体的感触,为了论证他的感触是普适的,他又裁剪了许多故事来说明,读起来很爽,但却没什么卵用:

因为他的想法和说法,大部分没有经过验证;他的道理和规则,可能只适用于自己的环境和性格。
朋友圈也有许多这样的文章,标题很勾人,内容让你看的酣畅淋漓,但看完以后只能让你一腔热血,然后就没了然后。

但他们还都叫自己干货。这些所谓的干货只不过是为了迎合大众情绪、从各种严谨内容里面摘出来的一些安慰剂罢了!

许多这样的书是那些从没有生过小孩的人写的育儿书籍,是那些从来没做过管理的人写的管理书籍,是那些没有做过销售的写的销售圣经。

前面提到过,巴菲特说自己只看《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头版,这当然有点绝对。但对于有企图心的人而言,必须考虑自己获取知识的效率问题。

不能说个人体会的书完全没用,但他们的知识含量一定不高,如果从效率的角度看,应该多去读知识含量更高的书籍。

我也不反对基于商业目的做适度的包装,但是一个方面供应者不能欺骗,另一个是你个人要有鉴别能力。

尤其对于某个领域的新手,当你还没有做到融会贯通的时候,当你还没有这个领域基本知识体系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去读那些单位文字里知识含量更高的内容,这才是最快的方式。

有些人经常问,我读书很多啊,我每天看朋友圈啊,我一天阅读量超过一万字呀,为什么没见水平增长?

而且他是真的没有增长,脑袋里支离破碎乱七八糟很多内容,你聊天说什么他都能说上几句,但这些东西还是书上的别人的。

他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被这些“有毒”的内容被浪费掉了,他相当于去淘金,但很多高纯度的金子其实已经那里静静的等着你了!

对于真正想学习的人而言,要考虑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手、胜任、高手、专家。需要输入的内容按照系统化、碎片化的层次去区分:
你读什么样的内容,就过什么样的人生404 / author:5566 / PostsID:1173902

你会发现专家学什么内容都可以,这其实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面的高手拈花摘叶都可以伤人,他们从任何东西里面都可以学到东西,碎片化内容对于他们也会产生启发与思考;而新手则更加需要的是从系统、基础的内容入手,苦练基本功。

但最麻烦的是,许多人正好搞反了:新手整天沉溺于碎片化的内容,而且很有“我在学习”的感觉,其实是伪学习。
03
经常买书就会发现,买五本有一本还有点价值就很幸运。

很多书都是注水量过大的,主观的观点大于客观的描述和事实,所谓的方法论只不过是个人的小经验和技巧,不具备普遍性。但悲催的是,我发现很多人还特别喜欢看这样的书,令人费解。

大概类似于小孩,当家长告诉他麦当肯德什么的是垃圾食品时,他会任性的说:我就是喜欢吃垃圾食品!

上面讲的是从学习和知识获取角度而言,如果你的目的是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识并应用到你的工作中,要谨记并非开卷就有益,许多书有毒。

远离那些有毒的内容,你应该多去读那些知识含量更高、被更大范围验证的内容,而不是什么大咖和网红写的、推荐的。

遇到一个知识含量又高,又能风趣幽默表达的书是运气,如果两者不可得兼,要基于你的目的去选择。

当然,光读严肃的书会无趣,为了kill time或者好玩,就不妨什么都读一读,去了解别别样的人生。有时候,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会买一本纸质的小说看!(完)
"Small gifts, come to Huiyi to support me"
No one has offered a reward yet. Give me some support
comiis_nologin
You need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Sign in | 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Point rules of this version

mor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238-168-2638 QQcustomer service Monday to Friday 20:00-24:00
Quick reply Back to top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