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理财产品余额已达GDP35%,违约潮会否逼近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中国理财产品种类和数量愈发繁多,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这些理财产品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包装的效果更夺人眼球、传播的范围更广,常常是给人一种投钱必赚钱,不投是你的损失之类的感觉。
但是,俗话说:买的再精,也精不过卖的。如今越发广大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中,发生违约连锁反应的风险也正变得隐约可见。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的理财产品传统上吸纳个人资金然后投向公司债券、股票和衍生品等各种资产,而现在互相投资现象日益增多。根据Autonomous Research本月的测算,这类持仓规模去年至多可能已经膨胀到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960亿美元)。
[blockquote]根据中债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理财产品余额从3年前的7.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3.5万亿元人民币,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去年每周平均有3,500支理财产品发行,一些中型银行,例如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其资金来源尤其依赖理财产品。
根据中债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末,银行间理财产品持有规模从一年前的4,96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万亿元人民币。Autonomous Research根据银行披露文件和银行间交易数据测算出,这些产品可能有多达85%被其他理财产品买进。该公司猜测,某些情况下,这些产品被“过度交易”,目的是给银行创造手续费收入。
上述大多数的理财产品的期限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也有1年以上的。中国理财网上的1300个品种显示年收益率最高在8%,一般处于3-5%的收益区间。
而从流向分布来看,50.99%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22.38%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15.73%投向非标准信贷资产,7.84%投向证券市场,3.06%投向其他市场。
[/blockquote]
这一趋势令中国观察人士感到担忧。首先,这意味着一支理财产品的糟糕投资可能会传染其他产品,造成人们对整个市场失去信心,而如今理财产品在银行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还表明,理财产品现在难以找到足够多的优质资产来实现回报率目标。在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交叉持有将导致更难判断哪类资产容易受冲击——这是2008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质量恶化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时,市场恐慌的一个重要来源。外汇黄金
这些问题今年变得更加紧迫,因为至少已有10家中国公司发生在岸债券违约,上证综合指数下挫20%,而且增速已降至25年低点的中国经济没有呈现出什么复苏迹象。
[blockquote]苏格兰皇家银行驻新加坡的首席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胡志鹏称,金融系统中流动性充足,但可投资的高收益资产稀缺;各种风险正在这个过度拥挤的金融系统里积聚。
过去三年,随着银行争抢资金和手续费收入,同时储户也寻求高于存款的回报率,理财产品的发行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这些产品通常由银行卖出,但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内。它们会提供不同水平的明确保证,被许多人视为有银行或地方政府的隐性支持。
Autonomous合伙人朱夏莲在5月17日接受彭博采访时则称,开始看到同一个标的资产上建起多层债务结构的现象,与美国当年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及合成式CDO (CDO-squared)颇为相似。朱夏莲此前就职于惠誉,并因警告中国坏账风险而声名大噪。
东方资本董事总经理Andrew Collier周一接受彭博电视采访也称,“银行间的理财产品投资很危险,经济基本面很危险,其他投资产品也很危险。”
继续阅读:
http://www.fxgold.com/news/zguo13228b8.html[/blockquote]
但是,俗话说:买的再精,也精不过卖的。如今越发广大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中,发生违约连锁反应的风险也正变得隐约可见。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的理财产品传统上吸纳个人资金然后投向公司债券、股票和衍生品等各种资产,而现在互相投资现象日益增多。根据Autonomous Research本月的测算,这类持仓规模去年至多可能已经膨胀到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960亿美元)。
[blockquote]根据中债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理财产品余额从3年前的7.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3.5万亿元人民币,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去年每周平均有3,500支理财产品发行,一些中型银行,例如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其资金来源尤其依赖理财产品。
根据中债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末,银行间理财产品持有规模从一年前的4,96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万亿元人民币。Autonomous Research根据银行披露文件和银行间交易数据测算出,这些产品可能有多达85%被其他理财产品买进。该公司猜测,某些情况下,这些产品被“过度交易”,目的是给银行创造手续费收入。
上述大多数的理财产品的期限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也有1年以上的。中国理财网上的1300个品种显示年收益率最高在8%,一般处于3-5%的收益区间。
而从流向分布来看,50.99%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22.38%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15.73%投向非标准信贷资产,7.84%投向证券市场,3.06%投向其他市场。
[/blockquote]
这一趋势令中国观察人士感到担忧。首先,这意味着一支理财产品的糟糕投资可能会传染其他产品,造成人们对整个市场失去信心,而如今理财产品在银行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还表明,理财产品现在难以找到足够多的优质资产来实现回报率目标。在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交叉持有将导致更难判断哪类资产容易受冲击——这是2008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质量恶化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时,市场恐慌的一个重要来源。外汇黄金
这些问题今年变得更加紧迫,因为至少已有10家中国公司发生在岸债券违约,上证综合指数下挫20%,而且增速已降至25年低点的中国经济没有呈现出什么复苏迹象。
[blockquote]苏格兰皇家银行驻新加坡的首席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胡志鹏称,金融系统中流动性充足,但可投资的高收益资产稀缺;各种风险正在这个过度拥挤的金融系统里积聚。
过去三年,随着银行争抢资金和手续费收入,同时储户也寻求高于存款的回报率,理财产品的发行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这些产品通常由银行卖出,但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内。它们会提供不同水平的明确保证,被许多人视为有银行或地方政府的隐性支持。
Autonomous合伙人朱夏莲在5月17日接受彭博采访时则称,开始看到同一个标的资产上建起多层债务结构的现象,与美国当年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担保债务凭证(CDO)及合成式CDO (CDO-squared)颇为相似。朱夏莲此前就职于惠誉,并因警告中国坏账风险而声名大噪。
东方资本董事总经理Andrew Collier周一接受彭博电视采访也称,“银行间的理财产品投资很危险,经济基本面很危险,其他投资产品也很危险。”
继续阅读:
http://www.fxgold.com/news/zguo13228b8.html[/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