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 new post
Open the left side

世界正开始走向各行其是,中国怎么应对?

[Copy Link]
287 0

Register now, make more friends, enjoy more functions, and let you play in the community easily.

You need Sign in Can be downloaded or viewed without an account?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x
在过去的一周里,世界舆论聚焦的一个话题令人伤感,这个话题结论就是:世界貌似正在走向二战前的世界,各国正开始走向各行其是。


上周有两件事与上述话题密切相关:一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大会;二是由世界各行其是导致的台湾局势的演变。各行其是的世界导致了联合国功能正逐步丧失,包括像新冠疫情这样全世界的大事,而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台湾问题,也在因这个世界的各行其是发生重大演变。


如何应对世界可能回到二战前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世界性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这本是加强各国合作以解决新冠疫情这个人类大敌的好机会,但现实却令人失望。


世界媒体普遍报道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KellyCraft)在大会上的重话。


克拉夫特说:“你们每个人都应感到羞愧(shameon each of you)。我为今天的讨论内容感到惊讶且恶心。”


她也将矛头指向联合国安理会:“我实际上真的对这个理事会感到挺可耻——理事会成员借这个机会专注于政治恩怨而不是解决眼前的关键问题!”


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大会开幕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危险的预告:随着中美紧张关系升级,世界“正朝着一个非常危险的方向前进”。


他称:“我们必须竭尽所能避免一场新冷战。”古特雷斯强调:“我们的世界无法承受这样一个未来——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一场大断裂中将全球分裂,各有各的贸易和金融规则以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能力。”


当前人类社会最迫切和关键的大事,无疑是世界科学家们近来一直警告的全球第二波新冠疫情的重来。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此次联合国大会上,这件天大的事基本上没有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更不要说讨论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以解决这一问题了。相反,整个大会变成了各国攻击与被攻击、辩护与声索本国自己利益的大杂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疫情的大背景下,中美对立加剧,但世界不少国家对中美的角力多有意见与不满。这造成的状况就是:这些国家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立场可能会站在中美之间的某一边,但绝不站队,也绝不参与中美领导人在大会上的辩争,于是,虽然中美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中针锋相对,但国际社会没有因此形成两大阵营。


这预示了未来世界的一个发展态势:如中美继续抗争下去,世界将因此而分裂,但不会有过去呈现过的国家阵营;广大中小国家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自行其是,它们根据具体议题的需要,临时性地和中美两国中的某一方进行战术性合作;世界将较少能够有效解决全球性议题,相关国家只可能在自己国家的权力范围内,共同解决部分性的世界性难题。这一切意味着,世界可能将回到二战前各行其是的时代。


毋庸置疑,这种形势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为中国有两大核心发展要素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国际货币和核心技术,这构成了中国下步发展的巨大瓶颈。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发展速度将很快就会慢下来乃至停滞;而一旦世界疫情结束或者极大缓解,中美之间的发展速度很快就会拉大距离,如此,这也会引发中国这个十四亿人口大国的国内问题。与此同时,当金融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时,也意味着博弈手段的丧失,这从今天朝鲜被金融制裁的例证可以看出部分问题,但没有看出的问题是:一旦金融货币被别人掌握,对博弈工具的运用实际上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面对上述状况,笔者仍然坚持本周笔者在“中美是不是该想一个‘新G2’了”一文中所提出的:中国必须为中美关系提出新的规范性框架和定性,即:通过权力的转移和分享,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当。其中责任的担当可以是议题,也可以是地区性分片包干;双方事前先划定底线。这种状况可以称之为“新G2”。这是当前中美两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及世界地位使然,和意识形态无关。


即便意识形态的差异客观存在,中国也应该牢记邓小平的话:中美利益之争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但不应和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因为世界上能够接受中国意识形态的国家毕竟不多,而中国的崛起在金融货币和高精尖技术上已经与世界联为一个整体,在此时代背景下,已经绝不可能另起炉灶,而只能在现有国际体系内实现。


“海峡中线”:有,还是没有?


与各国自行其是的时代特征相关联,上周世界华文媒体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台湾海峡的局势演变。实际上,台湾海峡局势近期的动荡,完全是中美博弈的结果,这场博弈导致中美台三方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再遵守原有的默契而各行其是,继而导致作为国际重要通航水域的台湾海峡深陷危局。


“海峡中线”有还是没有,完全是双方实力决定的:一是由两岸的实力对比决定;二是由中外实力对比来制约和控制的。因此“海峡中线”有,也没有。历史告诉我们,当大陆空军力量不够强大时,台湾的蒋介石并不遵守“海峡中线”,照样频繁派U2侦察飞机越过中线,远赴大陆内陆侦察,而到上世纪末中国大陆空军强大时,就有所谓“海峡中线”的“默契”了。而由于现在民进党当局和美国联手给大陆施压,大陆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也就认为并无“海峡中线”了。这一切才是问题的本质,上周国际媒体报道的台湾当局的最新表态,就是证明。


国际媒体上周报道说: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接受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访问时说:台湾目前“不寻求与美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但他同时表明:台美还有很多能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的空间,台湾一直提倡应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贸易、政治与安全关系。


很显然,前者才是重点,后者不过是民进党的政治姿态而已。但前者的表态说明,美国打算暂时缓解和降温两岸局势、寻找别的与中国博弈的地区热点了,所以才有民进党“不和美国建交”的表态。


自台湾民进党本世纪初在台湾执政以来,中国大陆事实上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国民党一方,这与国共两党的历史渊源有关,也是当时国民党全力做大陆工作的结果;相反,大陆对民进党的工作就可圈可点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波折,这其中是有很多值得总结之处的。但就此次“海峡中线”危机而言,国民党的表现则难免令旁观者鄙视。


按照一位熟悉台湾政坛的台湾人士的观点,国民党此次犯了两大错误:


其一,和自己的对手民进党持同一立场。台湾媒体报道说:大陆解放军军机近日多次越过“海峡中线”,进入台湾空域,为此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呼吁中国大陆,称这只会伤害台湾人民的感情,应该立刻停止。上述台湾观察人士评论认为,国民党这些人与民进党为伍,犯了政治上的大忌,尽管他的动机可能是想拉国民党的支持率,不想国民党在台湾进一步沦亡。


其二,国民党在这个两岸的重要时刻,自我丢掉了在两岸发挥自己独特政治作用的有利机会,政治上完全失败,这也必然导致中国大陆对国民党彻底丧失信心。台湾观察人士的依据是:原定要来大陆参加相关论坛的国民党大佬王金平,仅仅是因为大陆媒体称他此时来大陆是“来求和”就不来大陆参会,充分暴露了王金平的“智商远低于情商”,因为为台湾“求和平”政治上完全正确,如果来大陆后能有个共识,更是对民进党在舆情和政治上的有力制约,也是国民党政治上的胜利;他不来大陆后,紧接着马英九又表态与民进党站在同一立场,这说明国民党的干部精英已经流失殆尽了。


以上问题,预示着对大陆来说如果不调整政策,台湾内部问题未来将更难处理。


从根本上说,台湾问题客观上只有在中美关系的框架内才能解决,除非美国政府自我放弃这一遏制中国的切入点,并承担美国国内的重大政治压力。只有在中美间建立起上述“新G2”关系的前提下,并在台湾地方民选政府深度参与的背景下,台湾问题才可能进入解决轨道。特别是,台湾不是前殖民地香港、澳门,它是中国人自己管理和建设的地方,其经济和社会成就多年来举世瞩目,包括对当前疫情的处理。因此对台湾事务的处理,必须吸取香港的教训,慎之又慎方可顺利解决。

作者:曹幸
"Small gifts, come to Huiyi to support me"
No one has offered a reward yet. Give me some support
comiis_nologin
You need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Sign in | 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Point rules of this version

mor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238-168-2638 QQcustomer service Monday to Friday 20:00-24:00
Quick reply Back to top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