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 new post
Open the left side

沈建光:中国经济复苏的内外挑战与应对

[Copy Link]
288 0

Register now, make more friends, enjoy more functions, and let you play in the community easily.

You need Sign in Can be downloaded or viewed without an account?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x
一、外部局势:中美脱钩与“逆全球化”
  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已经两年多了,贸易战很明显对双方都不利,对美国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基本上贸易战也没有什么很明显的胜负,其实是双输的,最主要接下来大家看到中美在科技、知识产权、金融领域的针锋相对,包括现在又有意识形态、制度的问题,最后就是超级大国的竞争,这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当然,这次疫情催化了这个过程。
  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很多国家依赖中国的市场,包括美国很多大企业,如苹果、通用都依赖中国的市场,还有很多欧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依赖中国市场,所以在贸易上,中国有很多牌可以打。
  但是,在科技、金融方面,美国的牌就越来越多了,毕竟它还是在二战后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又在冷战中胜利,所以越往后走,到金融战、科技战、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中国的挑战是比较大的。美国11月初就要举行大选,在这之前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事件发生,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不管是做经济还是做房地产的,都要关注美国大选前的一系列动作,我们的应对非常关键。
  现在要防止去全球化演变成去中国化,全球产业链在转移,这是跟经济密切相关的,因为贸易战,因为中美关系恶化,全球本来就有去全球化的态势,这当中中国经济会不会跟美国经济、全球经济脱钩?
  这里我提供一些最新的证据。我们说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的比例非常高,贸易战之前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不给美国货了,它就没地方买,或者它的通货膨胀率要上升。
  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比如说箱包,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大幅下降,它从东盟的进口大幅上升。我们的很多产品,在我们这边生产,并不是说别人生产不了,我们因为有劳动力优势、物流优势。但实际上如果加上关税的成本之后,就觉得还不如到东南亚去。
  现在到东南亚去的浪潮可能才刚刚开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中国出口的量下降很快,关税战之后加速下降,从原来的70多亿美元,降到只有现在的40多亿美元。
From8000多种商品统计出来中国出口美国的情况,可以看到这几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从2015reach2017年,明显地看到,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已经在下降了,所以这个产业链转移,在劳动密集型商品上,在贸易战之前就发生了,这完全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
  但是2015-2017年,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是大幅上升的,包括计算机、手机,中国的这些产品竞争力在加强,而且全球的产业链在往中国移,更多地依靠中国市场,这是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的,就是中国的优势越来越体现在技术上,中国巨大的工程师红利,巨大的毕业生、科技方面的人才供应,使很多高科技产品研发往中国移。
  但是从2017reach2019年,在美国市场上,基本上中国所有的商品的比重都在下降,就是贸易战打乱了靠经济规律形成的产业链布局,谁替代了中国?
  2017-2019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多是被东南亚取代;高技术产品,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墨西哥取代中国,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这个趋势还会延续,包括我们也看了越南的情况,还有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情况,很明显中国在全球的纺织出口比例已经在很明显地下降,在2015年,中国的占比接近了45%,现在中国的纺织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只有35%,降了10%。谁替代中国?就是东南亚国家为主。东南亚国家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的比重大幅上扬。
  中国过去一年出口美国计算机是500多亿美元,现在只有400多亿美元了,墨西哥出口从100多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20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地认为中国不可取代,其实中美脱钩之后,东南亚、墨西哥这些国家都可以生产我们本来在生产的东西。
  最核心的就是东南亚,为什么说产业链转移是实实在在已经在发生的事情?我们也看了很多数据上的分析,看到中国对印尼、越南的机械出口大幅增加,从最早的三四十亿美元,现在已经到了八九十亿美元,就是说这种机械品出口到越南、印度,增加了他们的产能,然后就从那边加工,从那边出口美国。
  而且我们也看到,中国对这些地方的直接投资也是大幅上升的。今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也是更紧密的中国和东盟的产业链,中国更多地输出机械、投资品,在那边开始组装、生产,从那边出口。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就是越南对美国出口和从中国进口,大家看到从2018Year to2019年上半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越南的进出口当中,基本上其他的变化都不大,就是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几乎等于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加。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据,转运的现象非常明显,中国的东西运到越南去,贴个牌再从越南出口美国,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贸易战之后,这个现象非常明显。
  后来,越南、美国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发生这种情况,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上升,但是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加值大大低于越南出口美国的增加值,这就说明也不光是贴牌,很多原料开始运到越南,生产也主要放到越南。所以中央提出的“六保”中有一个就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部挑战:经济复苏与四大结构性失衡
  中国二季度的GDP增长反弹非常猛烈,中国的表现在全世界应该是最好的,这确实没有疑问,但是这里面有四个不平衡:
  首先就体现在生产恢复方面,生产恢复得非常快,已经是正增长4.8%了,但是零售还是-1.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6月份只有1.1%,远远低于生产的恢复。而且我们的三大投资当中,房地产投资是比较稳定、恢复最快的。基建投资现在也大幅上扬,V形反弹。最主要是制造业投资,现在还是负增长。
  第二个是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这次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等等行业,我们看到工业恢复很快,但是服务业受到的打击很大,所以GDP结构也是在发生变化。
  第三个是大中企业、高科技企业恢复得很快,甚至变成一个利好,所以我觉得接下来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数字化,数字科技的崛起,包括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你会发现,大型企业抗压能力都很强,倒闭很少,裁员也很少,大型企业的PMI是在改进的,但是中小企业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小型企业的PMI现在又在往下走,又跌破50Yes.

  我们也做了1万家中国上市企业,包括Athigh、新三板和科创板的企业的调研,发现现在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现在中央反复强调保市场主体,主要就是保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我们做的3万家企业的财报情况分析,包括受到疫情冲击,企业出现很多危机,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里面服务性行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第四个是实体经济恢复得慢,包括需求也恢复得慢,但是金融业的恢复是非常快的。因为现在很多金融服务都线上化,包括理财、买卖股票、购买保险、存款、贷款,都可以在线上完成。为什么中国受疫情冲击最小?因为我们在线上化起步最早,我们的移动支付很发达。
  我之前经常去日本,日本50%以上的支付全部用现金,老百姓出门都带现金,它不是没有技术。包括德国也是这样,这两个国家的民众隐私保护要求特别强,他们觉得,我付现金,你就不知道我的行踪,也不知道我的偏好。
  当然,每个国家国情不一样,文化不一样。但是总的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包括电商的发展,使得我们这次受到的冲击是最小的,恢复得也最快,金融业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中国的股市,包括房地产市场,包括资产类别,因为大幅的放松,有利于这些资产类别,但是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慢慢恢复当中。


三、政策部署:“7.30”政治局会议的四大关键信息
  这次政治局会议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不是只谈下半年,公报上讲的主要是五年规划,甚至2035年远景,同时也谈了下半年的经济,把中期、长期兼顾起来。现在短期这些措施不与中长期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相违背,包括“房住不炒”,中央反复强调,不把房地产作为一个短期调控的手段,坚持中长期目标,就是一定要控制住房价,重新提了三个“稳”。十四五规划就是要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信息是高层对中国的经济复苏是满意的。因为二季度经济增长点明显好于预期,所以接下来要回归正常,包括一次性的救助政策、刺激政策等等都会逐渐淡出。今年全国两会是5月召开的,所以很多财政政策的措施在三季度会表现得比较明显,货币政策在一二季度就开始发力了,所以接下来就要适度宽松了,而不是非常宽松。从这个角度来看,接下来的政策不会像之前这么宽松了。
  第三个信息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加速推进改革。包括数字化转型,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中国政府应该是全球第一个提出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明文写在我们的重要文件上。接下来包括新基建,很多人说新基建就是七类、八类,是比较狭义的概念,我认为新基建其实把所有中国传统的商店、制造业,包括传统的业态进行数字化转型改造升级的所有有关基础设施,都可以认为是新基建的范畴。
  整个数字化浪潮,中国应该在疫情之后特别凸显了数字化的力量,所以接下来对数字化转型是非常重视的,接下来很多资源,包括财政、新基建都在往这方面投,包括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土地改革。
  第四个信息,内循环不是闭门造车。
  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次没有强调内循环,而是双循环,要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关键。其实,双循环是对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行长易纲谈到,今年新增贷款目标是20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总额是30万亿元,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可以看到今年6月份就是高点,如果按照这样一个目标来看,下半年新增贷款和新增社会融资总量都会明显下行,增速可能到年底会从现在的社会融资总量大概13.5%要下降到11.5%,新增贷款的增速要从接近13%降到12%左右,所以下半年整个新增贷款速度是往下走的,这一点我觉得跟房地产是密切相关的。  双循环这一块,最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大湾区的金融开放政策,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这些都凸显了中央对双循环相配合,自贸区的政策力度非常大,现在对免税、自由贸易,股市上反应也非常强烈,跟贸易相关的港口、机场的股价都大涨。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中,中国还是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特别是开放,而且用实际行动不断地强调,更进一步地向全世界放开市场。我认为,这几年中国经济最乐观的数据就是海外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全世界的直接投资都大幅下降,只有在中国,现在海外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还在上升。
  在中美博弈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大幅上升,这背后就是中国不断放松管制,包括对金融企业,包括海外的保险公司、券商,还有汽车产业。特斯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过去外资只能最多占50%的股份,现在可以提升到百分之百,还有对石油业的放开,外资也可以百分之百占股,所以这两年外资石油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就增加了300亿元,所以现在提出双循环是一个很重要的国策。


  作者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为作者在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演讲,有删节。
"Small gifts, come to Huiyi to support me"
No one has offered a reward yet. Give me some support
comiis_nologin
You need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Sign in | 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Point rules of this version

mor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238-168-2638 QQcustomer service Monday to Friday 20:00-24:00
Quick reply Back to top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