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a new post
Open the left side

大股东如何“掏空”上市公司?这些潜规则你懂吗?

[Copy Link]
341 0

Register now, make more friends, enjoy more functions, and let you play in the community easily.

You need Sign in Can be downloaded or viewed without an account?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x
大股东究竟用了什么方法,竟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上市公司的资金挪为己用?

你想想,如果真像我昨天说的那么简单——

1、200亿这么一大笔钱,平时放在大股东的账户里。

2、在每个季末,当会计事务所来审计的时候,就把钱打到上市公司那里。

3、等到审计结束,再把钱打回到大股东的账户。

只要稍微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很多BUG。

且不说,筹集这么多资金,并且转来转去有多么费劲。

就说,上市公司的每一笔资金进出都会留痕,只要会计事务所一审计,很容易就能发现猫腻,这个问题怎么破?

为此,我特意询问了我做财务的朋友老A。

他神秘地说:“一看你就是外行,不懂上市公司的潜规则。”

看我一脸懵逼的样子,他滔滔不绝地开始了演讲:

01

上市公司的这个潜规则,跟之前“冰冰事件”中的阴阳合同非常类似。

简单来说,分为3步:

Step 1:

首先,大股东找到一家信得过的银行说:“我有一家上市公司,账上有100亿现金,打算存到你这里,连理财都不买,只存活期,怎么样?”

What?怎么样?当然是确定,肯定以及一定可以啊!

对于银行行长来说,这句话的效果跟中了5亿大奖是一样一样的。

但是,只要冷静一下,他很快就会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Step 2:

然后,大股东会说: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我们签一份“抽屉协议”(注:所谓抽屉协议,就是指不能拿到桌面上的协议)吧,内容如下:

1、这100亿,我保证存在你行,2年内不会动;

2、但是,相对应的,你们银行也必须借给我(大股东)差不多100亿,期限也是2Year.

这种操作,实际上相当于,银行和大股东签了一份“阴阳合同”。

表面上:上市公司把钱存到了某银行,而且很傻地只存活期。

实际的情况是:大股东把上市公司的钱作为抵押,然后把相同额度的钱套出来,据为己有。

这一通操作下来,就顺利将上市公司的钱,变成了大股东自己的钱。

厉害吧?

对于银行来说,虽然有一些合规风险,但是,100亿存款太诱人了。再加上,100亿现金在自己手里,又有抽屉协议保护,不怕煮熟的鸭子飞了。

对于大股东来说,这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不当老板的,可能不知道这年头,融资是有多难。

很多集团看起来资产上千亿,但即使想发10个亿的债,都非常不容易。经过层层审核,道道把关,等到把钱拿到,黄花菜都凉了。

而只要签这么一个简单的抽屉协议,就可以一口气搞到100亿,岂不爽哉?

Step 3:

接下来,大股东就要琢磨,怎么防止东窗事发。

大股东心里的小算盘是:

这些钱只是借来用几天,等资金回笼就还回去,怕什么?

如果审计师来查账,就让他们去银行。他们会发现100亿现金在账上,一分都不少。

如果上市公司也缺钱了,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去发债、去定增,上市公司融资的渠道肯定要多一点。

如果有人质疑:账上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借钱,怎么回答呢?(注:D公司剧情)

那就说,账上的很多资金都是定增的专项资金,以及一些受限资金,不能挪用。

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上市公司的融资也遇到了问题,债券到期没钱还怎么办?

到时候,大家就会质疑:为什么账上趴着100亿,却连10亿债券都违约呢?(注:康得新的剧情)

哎,我说你这个小同志啊,胆子这么小,怎么干大事啊?

……

This isA股中,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都在干的事情。

02

oldA说完,叹了一口气说:“我真搞不懂,这些大老板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还干这种偷鸡摸狗、刀口舔血的事情。”

“这种感觉,我非常懂!”

我终于有机会发言了——

我就问你,2015年牛市的时候,你投入10万,很快翻倍。投入100万,又很快翻倍。你啥心情?

以我的经验:

这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b的股神。

而且,特别后悔,之前怎么没有砸锅卖铁干进去1个亿呢?

接下来,你就会使劲加杠杆,加到1个亿,直接干满仓。

不过,对不起,这时候,股市5000I ordered it!

没过几天,股灾来了!

紧接着,你不仅赔掉了本金,还把借来的钱,全给折进去了!

2015年的时候,就发生过,某银行职员挪用银行资金炒股,最后血本无归的悲剧。

现如今,很多身家百亿甚至千亿的大老板,在过去这几年所经历的,跟我刚才所描述的情景是一样一样的。

在经济周期的高点上,对未来的预期过于乐观,于是拼命加杠杆,拼命买资产。等到经济走弱,货币收紧,立马傻×了。手里拿着一堆不赚钱的烂资产,就是没有现金流。

“那些大老板,把企业做到百亿,甚至上千亿,也不是等闲之辈,难道也会像散户一样冲动吗?”老A插话道。

从历史来看,无数智慧而伟大的人,也会被胜利冲昏头脑,铸成大错。更何况,这些普通的企业家呢?

而且,越是大佬,赌得越大。

赢了,何止会所嫩模,简直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而一旦输了,下地干活是没用的,只能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实,领导早就总结过了: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03

据我观察,这样的现象在A中特别常见。

之前,我通过下面这些标准,就筛出了20多家公司。

1、货币余额很高,但不买理财,利息极少。

2、有息负债较高,超过货币资金的30%。

3、大股东股权质押超过80%

4、非国企。

排除掉,像怡亚通,瑞茂通,普路通,这些是做供应链管理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对资金需求大)。

以及中国宝安这类,旗下子公司众多(高达160多家),缺乏统一的资金流管理的集团公司。

这份名单中,大多都具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嫌疑。(考虑到敏感性,这份名单就不公布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公司中很多都是大白马。

有的已经被实锤了,比如康得新。有的,可能还躲在阴暗的拐角处,瑟瑟发抖。

Ps.我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提醒大家注意风险,防止踩雷;另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彻查这种违规、违法现象。

希望看到本文的读者,能把文章扩散出去,一起努力,letA股更加干净,更加健康。

source:投行大师兄
"Small gifts, come to Huiyi to support me"
No one has offered a reward yet. Give me some support
comiis_nologin
You need to log in before you can reply Sign in | Register Now WeChat login

Point rules of this version

more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238-168-2638 QQcustomer service Monday to Friday 20:00-24:00
Quick reply Back to top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