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量化投资:中国量化产品现状及未来趋势
1、量化产品没有严格定义 |
量化产品和其他产品的区别,是使用了较多的量化方法,而使用了较少的定性方法。但是这一说法显然没有严格的定义。在目前而言,绝对多数的量化产品基本上是使用“纯量化”方法的,而不使用“定性”的信息。这里的“定性”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新闻资讯,政策信息等非数据类公众信息;②各券商、基金、保险、私募等研究员调研获得的公司、行业、宏观经济等信息(此类信息只在特定人群传播);③基于以上信息得出的定性结果和判断。 |
目前量化产品所使用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完全量化的资料,它们大多自于类似万得资讯、彭博社等数据提供商提供的整理得很整齐的数据库,其数据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各品种的交易行情等数据;②宏观经济、各行业、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数据(例如行业产销量、公司财务数据、研究员定量预测信息等);③数据提供商整理的其他数据。 |
这些量化的数据已经涵盖了金融资讯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历史信息。实际上,不仅仅是量化人员,不被称为量化人员的各宏观策略研究员和行业研究员,也在大量的使用这些纯数据姓信息来辅助形成自己的判断,他们也会用到量化的方法。所以从这一点来讲,量化和非量化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
另外,量化产品基本不使用定性的研究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完全不采用定性研究的逻辑。各种投资方法的逻辑和规律很多时候是殊途同归的,量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将这些规律予以量化,那些不能或不易被量化的规律,量化产品就无法采用。也就是说,量化产品放弃了那些难以量化的规律,但加强了对可量化的投资规律的应用,这一点肯定有利有弊。一般而言,那些难以量化的定性投资方法,他们是部分投资者的想法,或者拥有较高的收益,或者拥有很大的风险。使用这些投资方法,有可能造成投资结果差别很大。而可量化的投资规律,大多数表现较为稳定,但不一定有很高的收益。 |
由于国内传统的定性研究仍占主流位置,所以目前的量化产品和非量化产品还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将会互相渗透。 |
2、目前的量化产品分类 |
目前的量化产品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被动型指数产品,另一类是主动量化产品,第三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增强型指数产品。对于被动型指数产品,它主要是以被动完全复制指数为主,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定性研究,需要的主要是一些投资技术来减小跟踪误差,而这些技术都属于量化方法的范畴。主动量化型产品是使用量化方法进行投资的基金,其竞争产品是占主导的各主动型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则以战胜指数为其目标,使用的方法大多是纯量化的方法,也有一些增强型产品使用的是传统定性投资的方法。 |
(1)被动型指数产品 |
从海外的情况来看,被动型产品逐渐替代了主动基金,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国内市场也正在进行这一趋势。 |
国内指数型产品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的占比,从2006 年的4.2%,迅速上升到目前的24.7%。 |
指数型产品之所以会越来越盛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 [li]
主动型基金未必可以跑赢指数,选基成本高[/li]
不管国外的研究还是国内的研究,都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很多年份超过一半,尤其是大盘上涨的年份)主动基金是跑不赢指数的。 |
从2005 年以来的9 年中,沪深300 指数有4 年上涨,在这4 年中,多数的基金都跑输了沪深300;而在另外5 年大盘下跌的年份中,多数基金跑赢了沪深300。另外,最近3 年连续跑赢沪深300 的基金只占20%,而最近5年连续跑赢沪深300 的只有1.2%(4 只)。鉴于很大比例的基金很难跑赢指数,而且单只基金的表现年年不同,这大大增加了基民的选基成本,所以很多基民选择直接购买指数基金。 |
- [li]
标的指数的多样化[/li]
根据万得资讯截至11 月25 日的数据,目前市场上纯被动股票指数基金有207 只(不含海外指数,含ETF 联接基金),占股票型基金加混合型基金总数的23.3%(份额占24.7%如图3),它们跟踪了93 个指数。这当中有36 个宽基指数、29 个主题指数、15 个风格指数和13 个行业指数,它们已经涵盖了从大盘到热门行业主题。而且,图5 显示指数的只数在迅速的增加,而且覆盖范围越来越多。所以无论是何种行情之下,都会有表现很好的指数,投资者时时刻刻总可以找到好的指数基金去投资。而未来指数的覆盖范围必将迅速扩大,海外成熟市场的指数数量都远多于股票的数量,而我国目前还有很大空间。另外,指数本身的创新也将会带领指数 |
基金进入新的时代,将来股票多空指数、130/30 类指数(部分多空)等将会扩充新的股票指数类型。而未来海外市场、债券、货币、商品、外汇和混合类指数的编制都会逐渐完善。希望投资于这些非股票资产但对这些方面不是很了解的投资者就可以直接购买相关的指数产品。 |
- [li]
指数基金的产品形式多样[/li]
指数基金由于成份股公开透明,所以非常容易做产品方面的设计。①普通封基、②普通开基、③ETF、④LOF、⑤分级基金都可以是指数基金。在207 只股票型被动指数基金中,有72 只ETF,40 只分级基金母基金。而且像ETF 和分级基金,基本上是被动型产品的天下。指数基金类型的多样,方便投资者进行各种套利操作。这样不仅使得基金的净值稳定不偏离,而且还会增大基金的交易量和份额(在份额排名前10的股票型基金中,指数基金占了一半)。除了上述品种,目前申报火热的⑥多空分级基金和⑦多空杠杆ETF 也都是被动指数产品,未来被动产品的类型会越来越丰富。 |
(2)增强型指数产品 |
目前的增强型指数基金并不是很多,全市场有35 只股票型指数增强基金,其中有13 只以沪深300 为增强标的。指数增强基金的业绩总体而言和其基准指数相差不是很大,整体跑赢基准的概率也保持在50%左右。但是相比图4 就可以看出来,指数增强基金的业绩非常稳健,业绩情况不存在随行情大幅的波动。而且,就最近3 年的情况来看,增强基金平均每年跑赢基准6.1‰,年度跑赢最多的为14.6%,跑输最多的为9.4%,幅度都不是很大。 |
(3)更多的创新指数产品类型 |
指数产品除了单一的指数基金(含ETF、LOF)外,还演化出多种多样的产品形式。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是分级基金,其中A 级为约定的固定收益产品,B 级为有杠杆的股票性基金,分别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目前,正在火热申请的还有多空分级指数基金、多空分级货币基金和多空杠杆ETF 等3 种多空产品。这必将又带动新一波的指数基金热潮。 |
(4)主动量化产品 |
目前市场上的主动量化基金有20 只,其中多数为股票型基金。而今年新发行的几只较为创新的量化基金,都是混合型基金,股票的仓位上下限很高,可以更灵活的配置,而且都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 |
除此之外,嘉实基金今年还发行了一只名为“嘉实绝对收益策略”的对冲基金(未包含图9 在统计范围内),该基金采用完全对冲策略,使用股指期货对冲现货股票的系统性风险,将股票相对于大盘的绝对收益转化为绝对收益,该基金对冲部分的使用了量化策略。我们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类似基金出来。 |
主动量化产品在风险控制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其收益未必显著高于定性投资基金。在相对收益制度下,量化基金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随着绝对收益和对冲基金时代的来临,风险控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更多的使用了量化操作的基金在收益的平稳性上会表现更好,更容易抓住绝对收益投资者。 |
(5)量化产品的发展方向 |
量化产品将在广度和深度方向迅速衍生发展,它会向覆盖全面、杠杆化、多空双向、T 0,非线性(期权)等多方面发展,而且这些特点都是我们短期能看到的发展。指数产品会逐渐覆盖全面,在工具性上,会逐渐杠杆化,而且马上会出现多空双向,以及允许T 0 交易。 |
而主动量化产品,将会在绝对收益上发力,凭借更强的风控能力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而且通过杠杆化可以提高收益。而期权等更复杂的非线性产品将会越来越多被量化产品所使用,对于风险控制和提高收益都会有促进作用。 |
3、量化产品和方法会越来越占主导 |
量化产品从无到有,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相信未来量化产品的占比会越来越高。指数产品的发展我们已经无须赘述,指数数量、覆盖广度必将迅速发展。这将推动投资者细分领域资产配置的需要。主动量化技术和产品,也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使用。这其中至少有以下原因。 |
(1)可量化的资讯和规律会越来越多 |
人们最初做投资所仰赖的是①各种市场资讯以及②对资讯的正确理解处理能力。这两点,无疑都是可以通过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 |
目前市场上的金融数据提供商越来越多,向万得资讯这样的主流公司,通过现代科技和统计手段,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资讯纳入到数据库中来,每年增加7%左右的资讯新品种,这样每10 年可统计的资讯品种数量就可以翻倍。 |
现在大量的资讯来自于网络,而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是,网站背后的核心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无论是新闻、聊天、博客、微博、商品、音乐、视频,其背后都是一个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每一条数据的存储结构都是一样的。 |
以后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我们相信会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东西可以纳入量化的统计之中。这一切不仅包含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还会有国家宏观的统计信息,这一切,都可以为投资提供参考。 |
而对资讯的处理能力,毫无疑问,量化的方法也会越来越有利。随着各种有效的投资规律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必将很快被量化,并包含到量化产品中去,而且还会不断的完善修正。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一个现实就是,各家基金公司、券商、保险、私募量化部门的人手都越来越多,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这在10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和5 年前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像现在券商,研究部、衍生品部、资管部、自营部、甚至营业部等都有人手在做量化方面的研究和投资。很多券商的自营部门已经把量化和传统投资并列为同等的两块,在逐渐削弱原来的定性投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人力和物力投下去,未来量化的研究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 |
(2)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和产品数量的扩大 |
仰赖人脑的定性计算,其机械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很难在计算的深度和广度上战胜电脑。而①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和②交易产品数量的扩大,这两者必然在计算的复杂性(深度)和重复计算量(广度)上对人脑产生巨大的挑战。 |
如果不借助量化的手法,就很难理清它们的规律。 |
实际上,目前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都是比较简单的衍生品种,其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非常相近。但是随着不久之后期权的推出,单靠人脑已经不可能给出期权的参考价格了。而且,就沪深300 股指期货来说,目前仿真推出的合约就有62 种,以后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再加上将来的个股期权,数量将会极其庞大。由于每只期权有不同的参数条款,而且会滚动发行,我估计大部分的传统基金经理一看就头大了。这时候要想保持理性,必须得使用量化的方法。还有一点,衍生品市场的繁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国外的期权市场和期货市场都是比股票市场大的市场,未来几年在中国肯定也是如此。而且,未来的新产品如果不参与期权期货,必然没有竞争优势,而要参与,必然要大量的使用量化的方法。 |
不光衍生品市场,未来股票、债券、商品,甚至外汇的品种都会越来越多。一个基金经理不可能兼顾所有品种,而对于不太熟悉的投资品种,或者采用被动配置的策略,或者采用量化抓主要规律的办法。另外,多品种之间的投资仓位和操作平衡互动,都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