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告诉你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移动支付之综述
主要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各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如日本采用由本土公司索尼开发的FeliCaIC技 术,韩国主要采用红外技术,非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SMS技术等。各国的移动支付业务采用的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日韩主要是运营商主导模式;在欧洲,第三方 联合运营模式发展较好。更多资讯参考移动刷卡支付
日本
日本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三家移动运营商NTTDoCoMo、KDDI和软银(原VodafoneK.K)分别于2004年7 月、2005年7月和2005年11月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采用的都是索尼公司开发的FeliCa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已具备相当的 规模。截止到2007年4月,NTT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2150万户,占其FOMA用户的44%。
2005年11月以信用卡公司JCB为主导,由多家运营商和信用卡机构发起成立的“移动支付联盟”旨在建立跨发卡机构、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标准,推进消费者使用手机购物。
2006年4月NTTDoCoMo将移动支付业务渗透到消费信贷,推出DCMX品牌的移动信用卡,用户可选择小额和大额两种信贷方式,使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的发展更进一步。
日本的移动运营商普遍采取注资金融机构的方式主导产业链发展。NTTDoCoMo采用注资的方式拥有了两家信用卡公司的股份。2005年4月注资 1000亿日元(9.45亿美元)获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2006年3月又注资10亿日元获得瑞穗关联企业UCCard 18%的股权。日本第二大移动运营商KDDI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于2006年4月宣布将和东京三菱UFJ共同出资筹建首家以移动电话作为主渠道的银行。
韩国
韩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实现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红外技术。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SKT、KTF、LGT分别于2004年3月、2004年8月、2003年9月联合金融机构开通采用红外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
韩国移动运营商善于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整合,其移动支付业务体系非常清晰,业务规划中针对每个发展阶段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
以韩国SKT为例,移动支付总业务品牌为MONETA。在MONETA名下又分MONETAcard(红外线近距离非接触支付,也称离线交易)、 MONETApass(乘车卡)、MONETAbank(银行信息查询、转账等)、MONETA stock trading(股票交易)、MONETA sign(身份认证)、MONETA bill(在线购物)等。
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SKT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SKT将自己的移动业务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初步建立移动支付系统;第二步是成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第三步是向其它金融业务领域扩展;第四步是向移动商务领域扩展。
欧洲
欧洲国家的移动支付一如其它产业一样,同时进军欧洲多国,所以欧洲品牌多数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作方式,即银行作为合作者但不参与运营。业务模式往 往是通过WAP(无线应用协议)、SMS(短消息业务)、IVR(交互语音应答)等方式接入来验证身份等,操作较为繁琐,不适于时间性要求很高的支付行 为,所以多用于WAP业务、电子票务等。
美国
虽然美国近两年移动数据业务发展日新月异,但移动上网、图片铃声下载、PTT、MMS/SMS和流媒体是其业务发展的重点,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没有太多的举措。
在美国,支付领域的新贵PayPal的应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PayPal原来就是一个电子支付业务提供商。PayPal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通过短信的方式不仅能购买数字产品,还能买真实的商品,并且提供货到付款服务。
非洲
非洲一些国家,如赞比亚、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刚果等国都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
在非洲的移动支付业务有以移动运营商的名义推出的,如肯尼亚的Safaricom、赞比亚的CelTel等;有以银行的名义推出的,如肯尼亚联合银行;有第三方推出的,如南非的Fundamo。
一些业务提供者除了采用短信方式提供支付业务以外,还提供一些金融服务的短信提醒服务,如短信提醒用户的工资到账、每笔信用卡交易短信提醒等。刚果 移动运营商CelTel也曾于2000年7月将WAP应用于移动支付业务,但最终由于速度慢、缺乏终端支持等原因没有发展起来。
非洲移动支付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得还好,主要是因为在非洲移动支付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作用明显。在一些没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购买商品。
各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如日本采用由本土公司索尼开发的FeliCaIC技 术,韩国主要采用红外技术,非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SMS技术等。各国的移动支付业务采用的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日韩主要是运营商主导模式;在欧洲,第三方 联合运营模式发展较好。更多资讯参考移动刷卡支付
日本
日本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三家移动运营商NTTDoCoMo、KDDI和软银(原VodafoneK.K)分别于2004年7 月、2005年7月和2005年11月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采用的都是索尼公司开发的FeliCa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已具备相当的 规模。截止到2007年4月,NTTDoCoMo移动支付业务用户2150万户,占其FOMA用户的44%。
2005年11月以信用卡公司JCB为主导,由多家运营商和信用卡机构发起成立的“移动支付联盟”旨在建立跨发卡机构、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标准,推进消费者使用手机购物。
2006年4月NTTDoCoMo将移动支付业务渗透到消费信贷,推出DCMX品牌的移动信用卡,用户可选择小额和大额两种信贷方式,使移动支付业务在日本的发展更进一步。
日本的移动运营商普遍采取注资金融机构的方式主导产业链发展。NTTDoCoMo采用注资的方式拥有了两家信用卡公司的股份。2005年4月注资 1000亿日元(9.45亿美元)获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2006年3月又注资10亿日元获得瑞穗关联企业UCCard 18%的股权。日本第二大移动运营商KDDI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于2006年4月宣布将和东京三菱UFJ共同出资筹建首家以移动电话作为主渠道的银行。
韩国
韩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实现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红外技术。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SKT、KTF、LGT分别于2004年3月、2004年8月、2003年9月联合金融机构开通采用红外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
韩国移动运营商善于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整合,其移动支付业务体系非常清晰,业务规划中针对每个发展阶段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
以韩国SKT为例,移动支付总业务品牌为MONETA。在MONETA名下又分MONETAcard(红外线近距离非接触支付,也称离线交易)、 MONETApass(乘车卡)、MONETAbank(银行信息查询、转账等)、MONETA stock trading(股票交易)、MONETA sign(身份认证)、MONETA bill(在线购物)等。
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SKT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SKT将自己的移动业务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第一步是初步建立移动支付系统;第二步是成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第三步是向其它金融业务领域扩展;第四步是向移动商务领域扩展。
欧洲
欧洲国家的移动支付一如其它产业一样,同时进军欧洲多国,所以欧洲品牌多数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作方式,即银行作为合作者但不参与运营。业务模式往 往是通过WAP(无线应用协议)、SMS(短消息业务)、IVR(交互语音应答)等方式接入来验证身份等,操作较为繁琐,不适于时间性要求很高的支付行 为,所以多用于WAP业务、电子票务等。
美国
虽然美国近两年移动数据业务发展日新月异,但移动上网、图片铃声下载、PTT、MMS/SMS和流媒体是其业务发展的重点,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没有太多的举措。
在美国,支付领域的新贵PayPal的应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PayPal原来就是一个电子支付业务提供商。PayPal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通过短信的方式不仅能购买数字产品,还能买真实的商品,并且提供货到付款服务。
非洲
非洲一些国家,如赞比亚、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刚果等国都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
在非洲的移动支付业务有以移动运营商的名义推出的,如肯尼亚的Safaricom、赞比亚的CelTel等;有以银行的名义推出的,如肯尼亚联合银行;有第三方推出的,如南非的Fundamo。
一些业务提供者除了采用短信方式提供支付业务以外,还提供一些金融服务的短信提醒服务,如短信提醒用户的工资到账、每笔信用卡交易短信提醒等。刚果 移动运营商CelTel也曾于2000年7月将WAP应用于移动支付业务,但最终由于速度慢、缺乏终端支持等原因没有发展起来。
非洲移动支付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得还好,主要是因为在非洲移动支付业务对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作用明显。在一些没有传统银行分支机构的地方,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购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