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X山海证券:有人欢喜有人忧!美团净利润暴跌,蜜雪冰城净利润暴涨!
8月27日,美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具体来看:美团Q2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1.7%,但低于市场预期。在激烈的外卖和即时零售价格战中,经营利润暴跌98%至2.3亿元,经营利润率从13.7%骤降至0.2%,调整后净利润也同比骤降89%至14.9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8.5亿元。从业务结构看,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但经营利润率从25.1%跌至5.7%。
与此同时,餐饮界巨头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8月27日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8.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4.1%。
一、美团业绩不佳,港股开盘下跌
美团昨日公布财报二季度及半年业绩,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89%。今日早间,美团股价低开9.72%,开盘后略有回升。
作为美团的“现金牛”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其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5.1%暴跌至5.7%,管理层将此归咎于Q2开始的“非理性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从113亿元跌至仅2.3亿元,跌幅高达98%。
美团正在两条战线上"烧钱"。一方面,美团Q2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至614亿元,销售成本占收入比重从58.8%升至66.9%。另一方面,美团Q2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51.8%至225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18.0%升至至24.5%。
二、门店扩张驱动蜜雪冰城业绩增长
蜜雪冰城强劲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门店网络快速扩张。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开门店7721家,闭店1187家,净增加6534家门店。加盟门店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3197家增至52996家,增幅达22.7%。
从地域分布看,中国内地门店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内地门店48281家,覆盖31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轄市,超过300个地级市。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6%,体现了公司深耕下沉市场的战略。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在中国内地以外开设约4700家门店,覆盖12个国家。报告期内,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市场重点对存量门店实施优化措施,导致这两个市场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但成功开拓哈萨克斯坦等新市场。
三、华尔街视角:中国式外卖正在降维打击
面对阿里410亿、京东260亿、美团250亿的年度预亏,高盛却淡定维持“买入”评级,逻辑很华尔街:亏损不是成本,是投资。
在华尔街眼中,中国外卖大战的玩法早已领先全球:30分钟送达效率碾压欧美“次日达”,催生的即时零售模式成了全球标杆。海外投资者看惯了亚马逊式的长期亏损,更认阿里、京东的“生态协同”逻辑---今天为外卖亏的钱,明天能通过电商、云服务赚回来。
此外,拼多多旗下Temu被高盛视作“期权资产”。它重启美国直邮模式后,若能顶住关税压力,估值可能翻倍。这盘棋,早已下到了全球。
当分析师们在研报里严肃讨论“单位经济效益模型”时,用户正用5块钱的奶茶券投票。这场战役的终极赢家或许是薅秃了羊毛的消费者,而资本早已看透:今天的每一杯咖啡奶茶,都是明天电商帝国的流量基石。
与此同时,餐饮界巨头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8月27日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8.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4.1%。
一、美团业绩不佳,港股开盘下跌
美团昨日公布财报二季度及半年业绩,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89%。今日早间,美团股价低开9.72%,开盘后略有回升。
作为美团的“现金牛”的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其经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5.1%暴跌至5.7%,管理层将此归咎于Q2开始的“非理性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整体经营利润从113亿元跌至仅2.3亿元,跌幅高达98%。
美团正在两条战线上"烧钱"。一方面,美团Q2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至614亿元,销售成本占收入比重从58.8%升至66.9%。另一方面,美团Q2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51.8%至225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18.0%升至至24.5%。
二、门店扩张驱动蜜雪冰城业绩增长
蜜雪冰城强劲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门店网络快速扩张。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开门店7721家,闭店1187家,净增加6534家门店。加盟门店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3197家增至52996家,增幅达22.7%。
从地域分布看,中国内地门店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内地门店48281家,覆盖31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轄市,超过300个地级市。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6%,体现了公司深耕下沉市场的战略。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在中国内地以外开设约4700家门店,覆盖12个国家。报告期内,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市场重点对存量门店实施优化措施,导致这两个市场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但成功开拓哈萨克斯坦等新市场。
三、华尔街视角:中国式外卖正在降维打击
面对阿里410亿、京东260亿、美团250亿的年度预亏,高盛却淡定维持“买入”评级,逻辑很华尔街:亏损不是成本,是投资。
在华尔街眼中,中国外卖大战的玩法早已领先全球:30分钟送达效率碾压欧美“次日达”,催生的即时零售模式成了全球标杆。海外投资者看惯了亚马逊式的长期亏损,更认阿里、京东的“生态协同”逻辑---今天为外卖亏的钱,明天能通过电商、云服务赚回来。
此外,拼多多旗下Temu被高盛视作“期权资产”。它重启美国直邮模式后,若能顶住关税压力,估值可能翻倍。这盘棋,早已下到了全球。
当分析师们在研报里严肃讨论“单位经济效益模型”时,用户正用5块钱的奶茶券投票。这场战役的终极赢家或许是薅秃了羊毛的消费者,而资本早已看透:今天的每一杯咖啡奶茶,都是明天电商帝国的流量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