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值得关注,中国经济出现三大重要变化
今天,高层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时表示:
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进一步给外资一个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预期。
现在值得关注的信号,中国的内需、出口、汇率、资金流向都开始出现一个新的方向性的变化。
01 消费回来了
8月的经济数据全面好转。不管是三驾马车,还是失业率,几乎都比市场上给出的预期值表现更佳。
最大的亮点是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正增长了0.5%,乡村的消费复苏继续领先于城镇,表明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确实比城镇更大,之后政策肯定会更加注重如何挖掘乡村内需。
8月的PMI显示,生产环比增速仍然快于新订单,不过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收窄至今年最低,无论如何,消费总算是赶上来了。
复工以来主要由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拉动的中国经济,终于在这个月重新出现了三驾马车都在发力的情况了。
比如,8月的出口同样是非常漂亮的成绩,美元计同比飙升9.5%,出口金额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位。通过医疗物资的出口、更加完备的供应链保证了生产、稳外贸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中国今年打的这场出口闪电战有惊无险,中国制造在这次疫情中反而还抢占了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今年的居民恩格尔系数肯定不低,1-8月网购增长了9.5%,贡献很大,而这里边,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5.4%、1.1%和18.3%。今年食品通胀已经在回归,最近玉米期货飙升至6年新高,油脂、白糖期货价格大涨。
02 人民币升值
今天离岸人民币已经升破6.76,中间价升破6.8的关口,创了16个多月的新高。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因素有:中国经济的复苏更快;中国出口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放水导致美元的持续贬值;中美利差的扩大,人民币资产更有吸引力。
中美利差已经扩大到年内高点达到了250个基点,这个时候的确是在中美之间套利的好时机,对机构操作来说难度不大,外贸企业也有操作空间,但对居民来说还是难的,资本项下不自由兑换,就是发财机会摆在普通人面前也没辙。
人民币升值过快会带来的问题是,大量国际热钱将持续流入中国。如果中国本身通胀不高,那这些钱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待着不动。可是按中国现在的通胀情况,加上本身国内的钱又很难出去,那么这些国际热钱进来之后肯定会买资产,买股买债,楼市因为调控原因肯定就没有08年之后的那种盛况。总之,中国既有通胀之忧,也有资产上升过快的风险。
03 楼市销售会持续回暖
8月底央行抛出了“345新规”,三道红线当头,地产融资收紧,此前我们说过,这是一个打压房地产、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控制杠杆降低未来债务风险的行为。
不过,房企也不是真的遇上穷途末路。
1—8月份,商品房销售额96943亿元,增长1.6%,1—7月份为下降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1%,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8.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9.9%。
楼市的回暖,背后有什么呢,在整体楼市环境没有出现大变化的情况下,肯定是和短期的金融条件有关。
我看到李奇霖老师的研究数据,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首次高于一般贷款利率。
今年疫情下的普惠贷款降得很厉害,这个倒挂就会导致银行有更大的意愿来发放优质的住房贷款。
今年上半年的新房热度明显高于二手房,我看一些新闻报道分析说是二手房税费更高。其实这不是短期出现的因素,作为原因来解释不太成立。
我倒认为,这里边恐怕也有利率原因。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往往更加充分,利率趋向于市场化,而新房市场则更多是开发商这边来统一定价,对于一些商业银行来说是有更高的获利空间的。因此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放贷意愿。
鉴于房地产仍然是中国人的资产信仰,最终也会带动地产销售持续好转,给开放商回流资金,开发商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在大风大浪的时代,我们必须时刻盯紧巨轮的航向。
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进一步给外资一个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预期。
现在值得关注的信号,中国的内需、出口、汇率、资金流向都开始出现一个新的方向性的变化。
01 消费回来了
8月的经济数据全面好转。不管是三驾马车,还是失业率,几乎都比市场上给出的预期值表现更佳。
最大的亮点是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正增长了0.5%,乡村的消费复苏继续领先于城镇,表明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确实比城镇更大,之后政策肯定会更加注重如何挖掘乡村内需。
8月的PMI显示,生产环比增速仍然快于新订单,不过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收窄至今年最低,无论如何,消费总算是赶上来了。
复工以来主要由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拉动的中国经济,终于在这个月重新出现了三驾马车都在发力的情况了。
比如,8月的出口同样是非常漂亮的成绩,美元计同比飙升9.5%,出口金额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位。通过医疗物资的出口、更加完备的供应链保证了生产、稳外贸等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中国今年打的这场出口闪电战有惊无险,中国制造在这次疫情中反而还抢占了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今年的居民恩格尔系数肯定不低,1-8月网购增长了9.5%,贡献很大,而这里边,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5.4%、1.1%和18.3%。今年食品通胀已经在回归,最近玉米期货飙升至6年新高,油脂、白糖期货价格大涨。
02 人民币升值
今天离岸人民币已经升破6.76,中间价升破6.8的关口,创了16个多月的新高。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因素有:中国经济的复苏更快;中国出口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放水导致美元的持续贬值;中美利差的扩大,人民币资产更有吸引力。
中美利差已经扩大到年内高点达到了250个基点,这个时候的确是在中美之间套利的好时机,对机构操作来说难度不大,外贸企业也有操作空间,但对居民来说还是难的,资本项下不自由兑换,就是发财机会摆在普通人面前也没辙。
人民币升值过快会带来的问题是,大量国际热钱将持续流入中国。如果中国本身通胀不高,那这些钱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待着不动。可是按中国现在的通胀情况,加上本身国内的钱又很难出去,那么这些国际热钱进来之后肯定会买资产,买股买债,楼市因为调控原因肯定就没有08年之后的那种盛况。总之,中国既有通胀之忧,也有资产上升过快的风险。
图片来源:路透
03 楼市销售会持续回暖
8月底央行抛出了“345新规”,三道红线当头,地产融资收紧,此前我们说过,这是一个打压房地产、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控制杠杆降低未来债务风险的行为。
不过,房企也不是真的遇上穷途末路。
1—8月份,商品房销售额96943亿元,增长1.6%,1—7月份为下降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1%,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8.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9.9%。
楼市的回暖,背后有什么呢,在整体楼市环境没有出现大变化的情况下,肯定是和短期的金融条件有关。
我看到李奇霖老师的研究数据,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首次高于一般贷款利率。
今年疫情下的普惠贷款降得很厉害,这个倒挂就会导致银行有更大的意愿来发放优质的住房贷款。
今年上半年的新房热度明显高于二手房,我看一些新闻报道分析说是二手房税费更高。其实这不是短期出现的因素,作为原因来解释不太成立。
我倒认为,这里边恐怕也有利率原因。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往往更加充分,利率趋向于市场化,而新房市场则更多是开发商这边来统一定价,对于一些商业银行来说是有更高的获利空间的。因此会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放贷意愿。
鉴于房地产仍然是中国人的资产信仰,最终也会带动地产销售持续好转,给开放商回流资金,开发商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在大风大浪的时代,我们必须时刻盯紧巨轮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