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PMI分析-经济加速扩张 外需就业边际改善
经济持续复苏,综合就业指数和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疫情后首次升入扩张区间,宏观政策开始向减少刺激后遗症倾斜。
随着国内局部地区的疫情和洪灾逐渐消退,2020年8月中国经济扩张再度加速。
近日公布的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3.1,较7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为2011年2月以来最高;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则回落0.1个百分点至54.0。在制造业的带动下,8月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录得55.1,比7月提高0.6个百分点,为2011年来次高,仅低于今年6月。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PMI并不完全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录得51.0,较7月微降0.1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1.2个百分点至54.3。在服务业的带动下,综合PMI产出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4.5。
两个制造业PMI分项指数存在较大差异。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在扩张区间攀升,录得2011年2月以来最高,产成品库存指数四个月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经营预期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下降;而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在扩张区间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经营预期指数则在扩张区间上升。
相同的是,两个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攀升推高新订单指数,其中财新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以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两个就业指数均在收缩区间上升,两个原材料库存指数则出现下降。
两个服务业PMI分项指数也存在差异。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中,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下降,投入品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销售价格指数也升入扩张区间;统计局服务业PMI中,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则分别在荣枯线两侧下降。相同的是,两个就业指数均上升,其中财新服务业就业指数今年2月以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并带动综合用工指数年内首次扩张,两个业务活动预期则在扩张区间下降。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制造业和服务业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过去半年中,外需和就业总体表现低迷,8月服务业就业已开始回暖,制造业就业亦接近拐点。目前海外疫情发展仍有不确定性,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形成制约。后疫情时代就业的改善需要市场更长期的恢复和企业家更长期的稳定发展预期,在此过程中,相关宏观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
2020年7月,南方洪灾和局部地区疫情反弹,使中国经济复苏受到扰动,工业生产、消费的回升力度都低于市场预期,而出口表现继续超出预期,体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8月两个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明显提高,其中财新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来首次处于荣枯线上方,显示出口或再超预期。
7月底以来,宏观政策基调微调,由上半年应对疫情的战时状态,转向强调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见效”。虽然宏观政策还未明显收紧,但也开始关注政策刺激后遗症。近期部分房价上涨明显的城市调控趋紧,住建部、央行也为房企融资划下红线,投资中率先转正的房地产投资回升速度将受到影响,基建将成为投资的主要驱动力。
最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变化。在农民工等群体失业率下降的带动下,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未像往年那样季节性攀升,而是持平于5.7%,但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仍在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其后续变化将影响宏观政策收紧的节奏。
随着国内局部地区的疫情和洪灾逐渐消退,2020年8月中国经济扩张再度加速。
近日公布的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3.1,较7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为2011年2月以来最高;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则回落0.1个百分点至54.0。在制造业的带动下,8月财新中国综合产出指数录得55.1,比7月提高0.6个百分点,为2011年来次高,仅低于今年6月。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PMI并不完全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录得51.0,较7月微降0.1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1.2个百分点至54.3。在服务业的带动下,综合PMI产出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4.5。
两个制造业PMI分项指数存在较大差异。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在扩张区间攀升,录得2011年2月以来最高,产成品库存指数四个月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经营预期指数均在扩张区间下降;而统计局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在扩张区间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经营预期指数则在扩张区间上升。
相同的是,两个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攀升推高新订单指数,其中财新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以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两个就业指数均在收缩区间上升,两个原材料库存指数则出现下降。
两个服务业PMI分项指数也存在差异。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中,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下降,投入品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销售价格指数也升入扩张区间;统计局服务业PMI中,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则分别在荣枯线两侧下降。相同的是,两个就业指数均上升,其中财新服务业就业指数今年2月以来首次升入扩张区间,并带动综合用工指数年内首次扩张,两个业务活动预期则在扩张区间下降。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制造业和服务业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过去半年中,外需和就业总体表现低迷,8月服务业就业已开始回暖,制造业就业亦接近拐点。目前海外疫情发展仍有不确定性,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形成制约。后疫情时代就业的改善需要市场更长期的恢复和企业家更长期的稳定发展预期,在此过程中,相关宏观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
2020年7月,南方洪灾和局部地区疫情反弹,使中国经济复苏受到扰动,工业生产、消费的回升力度都低于市场预期,而出口表现继续超出预期,体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8月两个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明显提高,其中财新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来首次处于荣枯线上方,显示出口或再超预期。
7月底以来,宏观政策基调微调,由上半年应对疫情的战时状态,转向强调已出台政策的“落地见效”。虽然宏观政策还未明显收紧,但也开始关注政策刺激后遗症。近期部分房价上涨明显的城市调控趋紧,住建部、央行也为房企融资划下红线,投资中率先转正的房地产投资回升速度将受到影响,基建将成为投资的主要驱动力。
最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变化。在农民工等群体失业率下降的带动下,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未像往年那样季节性攀升,而是持平于5.7%,但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为新毕业大学生)失业率仍在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其后续变化将影响宏观政策收紧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