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汇易互动

数字人民币钱包短暂露脸 与电子支付的差别何在

2233
2020/08/31 11:02:48
      多家商业银行和阿里、腾讯、三大移动运营商均参与了央行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建行App8月29日短暂上线数字人民币钱包几个小时后又下线。


      数字人民币今日短暂露脸。


  8月29日,建设银行App悄然上线了“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并在部分测试地区开通。不过,在短暂上线几小时后,不止一位用户对财新记者表示,该功能又悄然关闭,显示“暂未正式对外提供服务,敬请期待”。


  但就这几小时内,在财新记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已经有不少人抢先体验了一把,并晒出了钱包开通和充值的截图。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包括国有四大行、阿里、腾讯和三大移动运营商。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此外还有2022年冬奥会场景试点,该部分工作主要由中国银行承担。


  财新记者独家获悉,除了工农中建四大行外,邮储银行已经于今年5月接入,股份制银行中,至少中信银行也已经参与其中。


  在使用场景上,除了可能的公用事业使用场景如公务员工资等,据财新记者独家获悉,目前计划或者已经与央行数字货币展开技术测试的流量场景端至少包括美团、滴滴、bilibili、字节跳动和一款服务政企的办公应用蓝信。


  知情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无论是股份制银行,还是流量场景端,其发挥的作用不是国有大行“二层”投放地位,更接近“2.5层”,即APP本身并不具备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只能以应用程序接口API、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形式接入大行的数字钱包。


  数字人民币与支付宝、微信乃至银行卡等支付工具究竟有什么不同?


  从设计原理上,二者存在巨大差异,央行数字货币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其实质为M0即流通中现金的替代。在中国版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由央行对商业银行,第二层由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面向公众。代理投放机构需要向央行按100%全额缴纳准备金。所以,公众所持有的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从实施效果上,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大大降低实物货币的成本,在不影响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前提下,为未来负利率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提升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同时,在实现可控匿名,在交易双方保证隐私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可以实现数字货币的创造、记账、流动等全生命周期追踪,有效提升货币运行监控能力和资金的反洗钱水平,也有助于防范Libra等数字货币发布带来的可能冲击,未来在跨境支付上或许有用武之地。


  目前来说,如果仅限于境内使用,用户体验上很难说有什么具体差别。根据普华永道2019年全球消费者洞察力调查,我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稳居世界第一,达86%;根据央行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运行报告,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 118.66 亿户,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42户。在境内,其更大的用途可能在于覆盖偏远地区的无账户人群,提升金融普惠性。


  在部分已经开通功能的测试地区如北京、深圳、成都等,在功能下线前,在建行app搜索“数字货币”,即可认证开通,开通后的界面包括“存入钱包”“转出钱包”“交易明细”“绑定账户”“查看红包”“信用卡还款”“钱包升级”“钱包注销”共8个功能。此外它也有基于二维码的“收款码”功能。


  如点击“钱包升级”功能,则会弹出提示:当前钱包不能进行升级操作,请前往柜面升级为一类钱包。


  这与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分类设计有关。根据建设银行app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个人客户服务协议》,数字人民币钱包类型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钱包。在营业网点可开立一类、二类和三类钱包,远程渠道可开立二类、三类和四类钱包。


  其中,二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万元,单笔支付上限5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30万元;三类钱包余额上限为2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20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2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5万元;四类钱包余额上限为1000元,单笔支付上限为500元,日累计支付限额为1000元,年累计支付限额为1万元。


  这也和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得到课程中提到对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设想一致。当时穆长春指出,出于反洗钱的考虑,对于数字钱包也是有分级和限额安排的。”比如说你就用一个手机号码注册一个钱包,那你这个钱包当然可以用,但是级别一定是最低的,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如果你要能上传一下身份证,或者再上传一个银行卡,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数字钱包;如果你还能到柜台去面签一下,那可能就没有限额了。”


  财新记者注意到,与2020年4月社交网络流出的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内测版App相比,此次建行的钱包缺少了“碰一碰”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双离线支付”:即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穆长春曾在“得到课程”中举例称,“只要你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比如说你到地下的超市去买东西,没有手机信号,微信、支付宝都用不了,又或者,在飞机上,也没有信号,这种场景下,原来你只能用信用卡支付,以后也可以用央行的数字货币支付。”


  这一功能显然需要移动运营商的配合。财新记者独家获悉,中国移动与工商银行组建了联合项目组,电信、联通与中国银行组建了联合项目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选择自行开发。


  2020年以来,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持续升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8月24日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中央银行发布了零售型或批发型的央行数字货币工作:其中3个国家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完成了零售型试点;6个零售试点正在进行中,包括巴哈马、柬埔寨、中国、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有18个中央银行发表了关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另有13家银行宣布正在进行批发型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


      来源: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