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需求上涨 2020年以来小麦进口量翻倍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内小麦价格看涨,国际小麦价格较低,吸引粮商积极买入。
中国进口小麦明显提速,2020年前七个月,进口小麦累计达428万吨,同比增长116.3%,价值12.2亿美元。8月20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前述数据。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称,国内对优质麦需求上涨,导致进口小麦数量增加。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小麦消费国,小麦与玉米、大米并列为三大口粮。官方披露,长期以来,中国的谷物自给率超过95%。进口小麦占国内小麦消费量比重仅约2-3%,主要用于品种调剂,优质小麦存在结构性短缺。
“进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烘烤品质、面筋含量等优于国内麦种。”一名小麦分析师告诉财新记者,欧洲、澳洲等产区小麦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欢迎,是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面食消费。
海关数据显示,6月小麦进口量跃升至近七年来单月最高水平。上半年,中国进口了335.19万吨小麦及制品,同比上涨超过九成,主要来源于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1.1%、30.4%、20.7%、5.9%、4.3%。
同期,小麦及制品出口量减少了13.84万吨,同比下降约一成。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内小麦价格看涨,国际小麦价格较低,国内外有价差,吸引粮商积极买入。
8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7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显示,2020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较好,农户普遍惜售,政府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详见财新网报道《夏粮主产区小麦国家收购减少近千万吨 专家称农民不舍得卖》)
上述分析师还称,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一些饲料企业、养殖户使用小麦替代饲用,也推升了国内小麦需求。
7月,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统计,普通小麦1.15元/斤,同比上涨3.2%;优质麦1.29元/斤,同比上涨6.6%。而国际小麦价格,以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离岸价为基准,折算成人民币为0.78元/斤。
前述报告预测,目前美国冬小麦收割顺利,且收割速度快于往年,改善市场供应。全球小麦供给充足,短期内国际小麦价格或将继续弱势震荡运行。
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以适度调节国内余缺。为避免冲击国内市场,保护粮食安全,口粮进口管理采取关税配额制度,进口总量受限。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2020年小麦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在配额内进口小麦,关税税率仅为1%;超出配额进口小麦,征收高关税,最惠国税率为65%,普通税率则最高达180%。自2004年起,该配额没有发生过变化。官方数据显示,小麦进口关税配额也没有被“用光过”。
近年来,为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以及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中国不断拓宽农产品进口渠道。2020年,立陶宛成为中国小麦市场上新晋“黑马”,对中国小麦出口强劲。2019年4月,两国签署了《立陶宛小麦输华出口检验检疫议定书》。同年6月,26家立陶宛企业获得小麦对华出口资质。
中国进口小麦明显提速,2020年前七个月,进口小麦累计达428万吨,同比增长116.3%,价值12.2亿美元。8月20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前述数据。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称,国内对优质麦需求上涨,导致进口小麦数量增加。
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小麦消费国,小麦与玉米、大米并列为三大口粮。官方披露,长期以来,中国的谷物自给率超过95%。进口小麦占国内小麦消费量比重仅约2-3%,主要用于品种调剂,优质小麦存在结构性短缺。
“进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烘烤品质、面筋含量等优于国内麦种。”一名小麦分析师告诉财新记者,欧洲、澳洲等产区小麦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欢迎,是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面食消费。
海关数据显示,6月小麦进口量跃升至近七年来单月最高水平。上半年,中国进口了335.19万吨小麦及制品,同比上涨超过九成,主要来源于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1.1%、30.4%、20.7%、5.9%、4.3%。
同期,小麦及制品出口量减少了13.84万吨,同比下降约一成。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内小麦价格看涨,国际小麦价格较低,国内外有价差,吸引粮商积极买入。
8月1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7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显示,2020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较好,农户普遍惜售,政府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详见财新网报道《夏粮主产区小麦国家收购减少近千万吨 专家称农民不舍得卖》)
上述分析师还称,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一些饲料企业、养殖户使用小麦替代饲用,也推升了国内小麦需求。
7月,据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统计,普通小麦1.15元/斤,同比上涨3.2%;优质麦1.29元/斤,同比上涨6.6%。而国际小麦价格,以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离岸价为基准,折算成人民币为0.78元/斤。
前述报告预测,目前美国冬小麦收割顺利,且收割速度快于往年,改善市场供应。全球小麦供给充足,短期内国际小麦价格或将继续弱势震荡运行。
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以适度调节国内余缺。为避免冲击国内市场,保护粮食安全,口粮进口管理采取关税配额制度,进口总量受限。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2020年小麦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在配额内进口小麦,关税税率仅为1%;超出配额进口小麦,征收高关税,最惠国税率为65%,普通税率则最高达180%。自2004年起,该配额没有发生过变化。官方数据显示,小麦进口关税配额也没有被“用光过”。
近年来,为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以及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中国不断拓宽农产品进口渠道。2020年,立陶宛成为中国小麦市场上新晋“黑马”,对中国小麦出口强劲。2019年4月,两国签署了《立陶宛小麦输华出口检验检疫议定书》。同年6月,26家立陶宛企业获得小麦对华出口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