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汇易互动

余永定对话曹德旺:中美经济是否会脱钩?如何构建双循环格局?

2233
2020/08/13 18:38:05
      中美脱钩难、代价高,但并非不可能,不能寄希望于美国不把中国排除出全球产业链;构建国内大循环格局,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确建设制造业大国战略。


      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中美冲突升级等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中美经济是否会脱钩、中国如何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等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与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8月12日在“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线上峰会上展开一系列对话。


  余永定认为,中美经济脱钩代价非常高,但如果考虑美国政客抑制中国发展的政治目标,也有可能牺牲某些经济利益,尤其在高科技等领域,产业脱钩并非无法实现。例如,如果美国政府给高通一些补偿措施,高通有可能接受美国政府的要求,不把芯片卖给中国。


  曹德旺同样认为,中美经济依赖度非常大,“争吵归争吵,脱钩并不容易”,中美冲突的根源也不是贸易问题。如果中美脱钩,是非常不理性的选择,对两国都是灾难。


  对于今年中央多次提出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曹德旺表示,这首先要满足中国自己的战略物资,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等。对企业来说,要以市场为导向,寻找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比如,企业可以生产战略物资的替代品,是否能通过风能、电能、太阳能等开发新产品,替代天然气和石油?再比如,中国农业较落后,实际上是因为服务农业的制造业落后,企业能否在这方面寻找机会,改善制造业落后的局面?


  余永定也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意味着中国首先要考虑生存问题,同时,在高科技领域一定要自主创新,“尽管(中美)脱钩难、成本高,但不能寄希望于美国不把中国排除出全球产业链,还是要立足自身发展”。


  在他看来,国内大循环的要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更加依靠国内市场,从强调贸易顺差转向强调贸易大致平衡;二是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过去以出口导向为主,今后在继续重视贸易、出口的同时,对一些高科技产品和涉及国家安全的产品,更多强调进口替代,由国内自己生产;三是相应调整引资政策、外贸政策、汇率政策,未来这些政策都趋于中性,让市场决定出口什么、出口多少,而不是通过政策刺激,人为增加贸易顺差;四是继续积极参加全球产业链分工,不主张主动撤出,同时考虑到形势变化,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和产业链本身做出调整;五是调整产业布局,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向西北内陆转移,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国有更均衡的分布,让更多的产业环节留在中国;六是调整中国海外资产结构,改变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投资收入为负的现状;七是技术路线上更多强调自主创新、基础研究。


  余永定强调,一定要深化市场改革,改善政府的治理能力,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同时注意发挥体制优势,发挥政府必要的指导作用。


  两人还指出,美国的发展路径启示中国尽早明确制造业大国战略。曹德旺表示,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去工业化,把工业转移到南美、亚洲四小龙,将高科技、金融等留在国内。本世纪奥巴马、特朗普都提出恢复美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但这需要调整原有的支持去工业化的政策,处理人才断档问题,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去恢复。他提醒,中国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需引起重视,“产品没有高端和低端之分,只有需要和不需要的问题”。


  余永定也表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必须是制造业大国。第三产业也要重视发展,但要有合理的程度和界限,并且明确发展定位。中国一定要明确建设制造业大国的方针,在此指导思想下,整个教育体系、科研体系、收入分配制度都要随之调整。


来源: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