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汇易互动

夏粮主产区小麦国家收购减少近千万吨 专家称农民不舍得卖

7788
2020/08/13 16:04:32
       专家称,新冠肺炎疫情令农民储粮意愿加强,种植者对市场预期比较乐观。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气候灾害不断,粮食供需形势引发关注。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通报,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了4285.7万吨,相比2019年减少938.3万吨。


  小麦是三大主粮之一,国家在六大主产区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自2006年起,政府以支持价格入市购买小麦,以鼓励主产区种植,保障粮食安全。每年6月,新麦陆续收割上市。


  国家统计局官网7月15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26172千公顷,较2019年下降0.7%,总产量为14281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22711千公顷,减少了273.5千公顷,产量则增加了75.6万吨。


  河南省小麦累积收购量降幅最大。截至8月5日,国家在当地收购了小麦912.4万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38.8万吨。降幅排第二位的是安徽地区,国家收购了592.9万吨,下降了222.4万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令农民储粮意愿加强,种植者对市场预期比较乐观,出现了不舍得卖粮的情况。


  “与往年不同,今年从小麦一上市开始,市场就出现了看涨、惜售心态。”市场机构卓创资讯小麦分析师徐学平分析,受天气变化、病虫害增多等因素影响,部分小麦主产区出现了减产情况,此前玉米价格不断走高,也拉动了小麦价格上涨。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近期面粉厂收购一等小麦的主流价格在1.2元/斤-1.4元/斤之间浮动,超过国家最低收购价1.16元/斤。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于2019年10月公布,2020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即1.12元/斤),价格与2019年持平。


  数名专家认为,目前国家主粮供应总体充足,价格波动主要是受市场情绪影响。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8月5日,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264.1万吨,增加12.6万吨。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官方数据披露,长期以来,口粮大米和小麦,进口分别只占1%和2%,主要是品种调剂,优质小麦和稻谷存在结构性短缺。


  2020年上半年,进口谷物数量明显上涨。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8月5日披露,上半年谷物进口1259.9万吨,同比增加了33.9%。其中,进口小麦达到335.2万吨,同比上涨超过九成。


  8月13日,中纪委官网发文称,国内粮食连年丰收、自给自足背后,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然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却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前述文章强调,“必须始终对粮食安全抱有危机意识”。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压力较大,2020年又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关系、自然灾害等不稳定因素增加,令国际粮食市场承压,变数丛生。


  前述文章还指出,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高企。另外,粮食生产将继续向核心产区集中,跨区域粮食流通量预计进一步增加,粮食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犹存。


  顶层设计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7月27日,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称,要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防止过度“非粮化”特别是“非食物化”。


  据财新记者了解,多地基层农业部门已经接到了上级通知,加速布局口粮生产。一名西南地区县级农业部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该县粮食自给率约30%,缺口依靠临近产粮区调运。全县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2020年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至13万亩,这一数量是按照30万人口一年所需粮食进行测算。


  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容乐观。国家粮食局2014年数据显示,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全国每年产生的损失浪费高达700亿斤。


  针对餐桌消费环节,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