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全球供应链将出现重组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企业在未来五年可能将其全球产品采购的四分之一转移至新的国家,同时供应链面临的威胁正在危及利润。
一项新的研究称,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将其全球产品采购的四分之一转移到新的国家。研究报告警告称,供应链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正给利润带来沉重打击。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报告中估计,这牵涉到价值2.9万亿至4.6万亿美元的货物,相当于2018年全球出口的16%至26%。
它补充说,成本方面的考虑以及政府要求提高自给自足程度的压力,可能意味着制药和服装生产的一半以上将转移至新的国家。
该研究突显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危机在多大程度上迫使企业反思全球经济近年日益依赖的“准时化”(JIT)供应链。但它强调,在疫情爆发之前,转向供应链韧性和地区化这一新焦点的压力已经在增加。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是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旗下的研究分支。该所合伙人苏珊•伦德(Susan Lund)表示,贸易紧张、网络攻击以及从热浪到飓风的气候风险,都使公司面临越来越代价高昂的扰乱。
报告发现,其结果是,企业平均每3.7年就可以预期会遭受一次持续逾一个月的中断,每10年就会损失一年利润的40%以上。
伦德表示,这正在改变分散供应链或使其更加靠近本土的投资背后的盘算。“你可以投资于供应链的韧性,从而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她表示。“这并不是效率与韧性之间的取舍。”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研究的整体发现,呼应了咨询公司BCG上月发表的模拟结果,后者发现,到2023年,美国与中国的双向贸易可能会比2019年水平减少约15%,即大约1280亿美元。
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的一份报告在6月得出类似的结论,即COVID-19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加速企业对其供应链“从根本上重新评估”。这家咨询公司指出,科技本已大幅降低了劳动力套利的重要性,而消费者对快速交货的需求不断增长,已经在形成压力,要求转向更短的“多重本地供应链”。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告诫称,不要预期持续已有几十年的全球化会迅速逆转。标普全球评级(S&
“大量生产活动将继续在中国进行,因为那里有(超过)10亿消费者,”伦德表示。她补充说,她并不预期很多企业会把全部生产迁回美国。然而她说,尤其是许多美国公司已得出结论,他们的供应链变得太长和太复杂了。
新冠疫情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投资,以求增进他们对供应链脆弱性的了解。她补充说:“当我从亚马逊(Amazon)订货时,我知道订单何时已被收到,何时已被履行,何时已被发货,但多数公司做不到这些。我无法告诉你,还有多少行业的人们仍在通过传真向供应商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