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汇易互动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最实在的自救

2233
2020/03/31 15:32:08
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年轻人们,别在城里坐吃山空了,既然复工难,赶紧在农村把撂荒的地种起来,这是最实在的自救。


大学师兄留言:

——中国人的饭碗真的要端在自己的手里。


还有一位朋友留言:

——比口罩更要紧的是口粮。


为何会劝年轻人赶紧行动——种地?

因为疫情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闹粮荒。疫情刚出来时,我身边的几位好友,都意识到了粮荒的紧迫性。今早,画家张老师还给我发了一条消息,全球粮食供应链今年5月要中断。


全球闹粮荒,与我们有关系吗?就好像,目前海外疫情严重于国内,与我们有关系吗?


很大的关系,直接关系。


就像我跟父母讲,要赶紧种地,保证口粮,他们对我嗤之以鼻,说,有你吃的粮食。虽然他们那代人经历过三年大饥荒,但似乎,这几年粮贱伤农对他们的伤害,比他们小时候经历的吃不上饭,更加让他们记忆深刻。所以,在他们眼里,粮食太多了,便宜极了,种地不挣钱,还赔钱。种地是最没出息的。


粮贱伤农,让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荒地,人们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种地。在他们的经济账本中,外出务工比种地更能过上好生活。


父母说,有我吃的粮食。当然,不是他们种的,是买的。他们的意思是,随时都能买到面粉。


这件事也是让我看到了严重性。在我印象中,农村从来不买粮食吃,最多就是买肉和蔬菜之类的。面粉、油都是自产。没想到,这次回老家,竟然发现,农村人有一半变成买粮食吃了。


为什么?一是,父母这代人确实老了,干不动了,他们把地都让邻居免费种着,要么就撂荒。二是,他们都不存粮了。粮食收了,就直接卖出去,吃的时候再买。


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变化大大超出我的预料,也更让我担心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粮食便宜,不是我们种的粮食太多了,足够了。这个错觉,会让很多人放松了对粮食问题的警惕。根据这几年的新闻,我已经发现,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大豆、玉米、小麦、大米,都在进口。


写到这里,随便一搜新闻,看到这个: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89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每年还要进口超过1亿吨的粮食,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80%。

……国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数据看,中国不缺粮,但老百姓为了吃好的粮食,还是要靠进口。直接说,不绕弯,就是我们吃饭,要靠进口。


什么叫优质粮食不足?言外之意,我们种的粮食,不适合人吃。为什么?

看看国内多少土壤不合格,多少粮食的农药、镉等重金属超标,就懂了。这一点,就好比国内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产品假冒伪劣者居多,真正的精品少。一个道理。


每个行业,都只是停留在数量上,一提品质,就成了短板。


吃久了海外便宜的粮食,就产生错觉,好像不用种地,也饿不着,反而吃的更好。这个错觉,连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母,都信了,这不是最大的危机吗?


所以,当疫情发生后,看到了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柬埔寨等多国,都开始禁止粮食出口,更加觉得危机重重。中国周边国家,一旦把粮食出口停了,后果会怎样?


有人说,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可是,别忘了,美国现在也正受疫情之苦,接下来是否也限制粮食出口,都是未知的。一旦限制了,加上另一粮食主产国俄罗斯也已经开始执行配额出口,那么,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我们怎么办?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句话,我从孩子蹒跚时,就挂在嘴边。现在,她什么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去麻烦别人。因为,当一个人,好吃懒做,饭碗都要让别人端着的时候,和废物没有什么区别。


正好最近在看美国泰勒·考恩的《大停滞:全球经济陷入渐冻,如何摆脱困局?》。他说:


过去300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物质财富唾手可得的状态之中,因此,我们的社会与经济全都建构于“这种唾手可得的状态会一直持续”的构想之上,但是,那些好像悬挂在低垂树枝之上的果实一般伸手就能够着的财富,已经被摘之殆尽。……至少从17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的确享用了无数低垂的果实——大片闲置的土地,大量的移民劳动者和强大的新科技。


泰勒在反思美国的大停滞,可惜,国内的学者,没有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在全球化的20年里,一直生活在物质财富唾手而得的状态之中,享受着全球进口来的粮食、蔬菜、水果、设备、汽车、电脑、手机……



画家张老师看到了粮食危机,他跑到农村种地,一位常年从事环保工作的老师,几年前开始种地存粮。


2015年,我曾计划回到农村种地,被父母讥笑,他们认为我不会种地,理由是我提倡不用农药化肥,他们觉得我读书读傻了,不用农药化肥能长出粮食来?


为此,我2019年去专门学习农业,学习不用农药化肥,种出健康粮食的技能。父母代表过去,他们老了,干不动了,我们理应用新的理念,把土地接管过来,给子孙后代带来健康的未来。


泰勒说,美国把祖先留下的革命性的成长果实摘光了,却没有种下新的果实。他过于谦虚了,至少,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了。而我们,从曾经的粮食出口国,变成了粮食进口国,把饭碗交到了别人手里。


如今,发生了蔓延全球的疫情,每个国家都自顾不暇,我们还能去依赖别人给我们种粮吃吗?


常年被我带着在农村生活的娃,已经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一到春天,她就想着在土地里撒点种子。前几天,带着她一起看了日本的纪录片《人生果实》,她对里面那对87岁的老奶奶、90岁的老爷爷产生了敬意,两位老人在院子里种了50多棵果树、70多种蔬菜,吃不完的果实分享给了家人和朋友。娃对我说,妈妈,我们也建一个这样的院子吧?


90岁的修一说: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多少财富,那就留下肥沃的土壤,肥沃的土壤,能够滋养出孩子们需要的果实。



(87岁的英子奶奶,90岁时去世,图片来自网络)

看着我们的农村,土壤被农药化肥伤害多年,已经板结,农残超标,如此这般,我们怎能不心生急迫,拯救土地,重新把优质粮食的生命线,掌握在自己手里,给后代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而现在,更急迫的,是先把今年的粮食保证了,疫情仍没有结束的迹象,年轻人们,真的别在城里无所事事了,田园荒芜,急急归。特殊时期,不是看你能挣多少钱,有钱也买不到吃的时候,你能种出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就是了不起的英雄。


眼下正是春天。“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为明天,种下希望吧。


孟子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在疫情阶段最实在的自救,是本事,更是责任。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