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璞资本:10月经济数据出炉 机构称逆周期调节政策或加码
10月经济数据出炉 机构称逆周期调节政策或加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7.2%,比前值回落0.6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1、工业增速回落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增速与1-9月份持平。
华泰宏观分析认为,当前经济政策基调注重稳增长,部分工业品原料和设备可能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加大生产力度。基建投资明显发力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预计Q4工业生产维持较低增速。
华泰宏观预计,今年四季度末或是PPI同比的阶段性低点,PPI和工业企业盈利有较强正相关性,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望在今年末至明年初同比转正,未来企业盈利的修复或逐步提振企业生产信心;生产和库存一般滞后价格和盈利拐点一个季度左右,库存周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转入主动补库阶段,同期工业生产也有望回升。
2、投资继续回落
2019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华泰宏观认为,去年四季度基数维持较高、企业对需求侧的中长期预期未见明显好转,继续对今年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数据产生压力。未来制造业投资的正向逻辑,一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较快增长。1-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4.5%,国家加大对科创行业融资创投的支持力度,有望继续对相关投资起到拉动。二是随着PPI触底回升、工业企业盈利修复,有望带动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三是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上行、地产投资持稳,这些因素有望拉动通用设备、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资本开支。
3、消费增速回落
201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76亿元,增长8.3%。
2019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066亿元,增长9.0%。
华泰宏观认为,汽车消费底部震荡仍有拖累,非汽车领域下跌受“购物节效应”和通胀预期扰动。基于年末购物节促销吸引,消费者主动延迟消费需求。整体来看,预计消费仍有韧性。
机构预计逆周期调节政策或加码
从近期贸易、金融和经济数据来看,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机构分析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对于“扩张性的宏观政策”需求和迫切性都在增大。
东兴证券认为,宏观政策扩张将会拉开序幕,未来有望出台一揽子“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未来“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可能会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将会大幅提高狭义和广义赤字率,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二是会出台“稳制造业投资”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和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长;三是汽车和家电消费刺激政策也有望重新规划;四是货币政策会持续宽松,未来“降息”和“降准”都会持续展开。
东兴证券指出,中国经济周期的“拐点”将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逐渐确立。中国资产配置将迎来“拐点”,股市将迎来牛市,债市面临压力。从三大需求来看,(1)对于消费,房地产产业链消费、汽车消费和电子通讯品消费周期即将触底回升,中期消费周期底部即将确立,消费周期反转将在2019年4季度确立;(2)对于投资,全球制造业投资周期底部即将出现,库存周期进入“去库存”尾声,房地产投资在“补库存”的带动下仍然韧性十足,积极财政政策将拉动基建投资持续反弹;(3)对于外需,2019年全球贸易因为贸易战而大受伤害,但是进入2020年,全球货币政策的宽松对于贸易战的对冲作用将会逐渐显现,全球贸易周期也即将触底反弹。
联讯证券也认为,在GDP增速触及6.0%后,预计后续还将出台政策来托底经济。稳固投依然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包括引导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基建项目配套资金的支持等,预计将呈现基建投资回升、制造业筑底、房地产投资缓慢回落的格局,经济短期底部可能已经出现,对经济无需过度悲观。
中金公司则表示,10月份经济数据再次明显走弱,虽然可能有一些暂时性原因,但仍显示内需增长的仍面临较明显的下行压力。虽然10月底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边际缓和,出口增长有望企稳。但是,全球经济基本面仍然偏弱。此外,目前为止中国内需相关“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货币政策方面。近期金融数据在低位波动,显示内需增长在短期内可能缺乏持续有效的企稳回升动力。往前看,重点关注以下内需相关指标,包括地产销售和投资基本面是否走弱、消费的韧性能否持续、以及基建投资可否明确回暖。
统计局:10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要做好政策协调联动
据国家统计局14日消息,10月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同时应当清醒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要着力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好政策协调联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明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一是服务业稳定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1-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0%,与1-9月份持平。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6.9%和11.3%,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0.3和4.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1.4%,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上;航空运输业、邮政业、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持续增长,新产业新产品成长较快。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增速与1-9月份持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9%,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14.0%、8.5%和7.0%,比规模以上工业快9.3、3.8和2.3个百分点。光纤、太阳能电池、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59.4%、28.4%和9.4%。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为50.8%和50.1%,均高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2%,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三是市场销售稳步扩大,商品网上零售和服务消费趋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增长8.1%,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扣除汽车以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744亿元,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60亿元,增长8.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367亿元,增长9.0%;商品零售33737亿元,增长7.0%。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2.9%和11.5%,快于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7和4.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8230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1-9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5172亿元,增长1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5%,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增长大体稳定,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制造业投资增长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1%;商品房销售额124417亿元,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民间投资291522亿元,增长4.4%。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2.9%,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8.0%和13.8%。
五是新增就业提前实现全年目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6%,与上月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比上月增加0.1个小时。
六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4%,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2.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上涨101.3%,鲜菜下降10.2%,鲜果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5%,涨幅与上月持平。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2%。1-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七是出口由降转升,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10月份,进出口总额27071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042亿元,同比增长2.1%,上月为下降0.7%;进口12029亿元,下降3.5%,降幅比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13亿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1-10月份,进出口总额256273亿元,增长2.4%。其中,出口139840亿元,增长4.9%;进口116432亿元,下降0.4%。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4%,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 交货值101139亿元,同比增长1.8%。
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兴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微观杠杆率下降,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减少,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3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比9月末减少23万平方米。企业单位成本费用比年初继续下降。短板领域投资增加,1-10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4%、32.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2.2、27.5个百分点。
1-9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分别增长11.8%、11.4%和11.2%,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5、2.1和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7%。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3.5%、12.9%和11.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
大基建板块迎最大利好
高层会议出大招,早盘大基建板块纷纷走强,建科院更是直线封板。
早盘大基建板块大涨
今日大基建板大涨,最直接的原因是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对补短板的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下调幅度不超过5%。
基建股业绩稳健 政策逆周期调节成增长动力
从业绩看,2019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9%,收入提速,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利润增速回升。当前行业市盈率为9倍,市净率为0.9倍,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历史分位值均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吸引力突出。
并且,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任务。今年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万亿元,其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45.6亿元,完成度为69%,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季度需要完成前三季度50%的任务,投资加速不言而喻。
此外,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预期。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专项债杠杆效应和多渠道融资有望撬动基建投资回升。专项债新政明确新增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要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新政实施很可能带动基建投资增长7%至8%,成为基建投资增长动力。
大基建个股目前估值均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大基建中滚动市盈率低于15倍的,有31只股票,其中中国建筑和葛洲坝都比较低,分别只有5.17倍和5.2倍。
多家“中字头”建筑央企增长稳健、低估值,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化学等;还有估值已极低的设计类个股,如中设集团、苏交科;多只个股外资持仓占比高、估值处于低位,如装修领军企业金螳螂、PPP龙头龙元建设。
此外,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还手握重大项目的,像中国铁建的下属公司几天前才签订264.17亿元合同。本文由Doo Prime德璞资本:https ://www.dooprime.net,整理至网络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7.2%,比前值回落0.6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1、工业增速回落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增速与1-9月份持平。
华泰宏观分析认为,当前经济政策基调注重稳增长,部分工业品原料和设备可能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加大生产力度。基建投资明显发力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预计Q4工业生产维持较低增速。
华泰宏观预计,今年四季度末或是PPI同比的阶段性低点,PPI和工业企业盈利有较强正相关性,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望在今年末至明年初同比转正,未来企业盈利的修复或逐步提振企业生产信心;生产和库存一般滞后价格和盈利拐点一个季度左右,库存周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转入主动补库阶段,同期工业生产也有望回升。
2、投资继续回落
2019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华泰宏观认为,去年四季度基数维持较高、企业对需求侧的中长期预期未见明显好转,继续对今年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数据产生压力。未来制造业投资的正向逻辑,一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较快增长。1-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4.5%,国家加大对科创行业融资创投的支持力度,有望继续对相关投资起到拉动。二是随着PPI触底回升、工业企业盈利修复,有望带动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三是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上行、地产投资持稳,这些因素有望拉动通用设备、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资本开支。
3、消费增速回落
201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7.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76亿元,增长8.3%。
2019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066亿元,增长9.0%。
华泰宏观认为,汽车消费底部震荡仍有拖累,非汽车领域下跌受“购物节效应”和通胀预期扰动。基于年末购物节促销吸引,消费者主动延迟消费需求。整体来看,预计消费仍有韧性。
机构预计逆周期调节政策或加码
从近期贸易、金融和经济数据来看,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机构分析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对于“扩张性的宏观政策”需求和迫切性都在增大。
东兴证券认为,宏观政策扩张将会拉开序幕,未来有望出台一揽子“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未来“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可能会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财政政策将会更加积极,将会大幅提高狭义和广义赤字率,推动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二是会出台“稳制造业投资”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和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长;三是汽车和家电消费刺激政策也有望重新规划;四是货币政策会持续宽松,未来“降息”和“降准”都会持续展开。
东兴证券指出,中国经济周期的“拐点”将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逐渐确立。中国资产配置将迎来“拐点”,股市将迎来牛市,债市面临压力。从三大需求来看,(1)对于消费,房地产产业链消费、汽车消费和电子通讯品消费周期即将触底回升,中期消费周期底部即将确立,消费周期反转将在2019年4季度确立;(2)对于投资,全球制造业投资周期底部即将出现,库存周期进入“去库存”尾声,房地产投资在“补库存”的带动下仍然韧性十足,积极财政政策将拉动基建投资持续反弹;(3)对于外需,2019年全球贸易因为贸易战而大受伤害,但是进入2020年,全球货币政策的宽松对于贸易战的对冲作用将会逐渐显现,全球贸易周期也即将触底反弹。
联讯证券也认为,在GDP增速触及6.0%后,预计后续还将出台政策来托底经济。稳固投依然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包括引导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基建项目配套资金的支持等,预计将呈现基建投资回升、制造业筑底、房地产投资缓慢回落的格局,经济短期底部可能已经出现,对经济无需过度悲观。
中金公司则表示,10月份经济数据再次明显走弱,虽然可能有一些暂时性原因,但仍显示内需增长的仍面临较明显的下行压力。虽然10月底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边际缓和,出口增长有望企稳。但是,全球经济基本面仍然偏弱。此外,目前为止中国内需相关“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货币政策方面。近期金融数据在低位波动,显示内需增长在短期内可能缺乏持续有效的企稳回升动力。往前看,重点关注以下内需相关指标,包括地产销售和投资基本面是否走弱、消费的韧性能否持续、以及基建投资可否明确回暖。
统计局:10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要做好政策协调联动
据国家统计局14日消息,10月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同时应当清醒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要着力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好政策协调联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就业稳定增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明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一是服务业稳定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1-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0%,与1-9月份持平。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6.9%和11.3%,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0.3和4.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1.4%,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上;航空运输业、邮政业、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持续增长,新产业新产品成长较快。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增速与1-9月份持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9%,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6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14.0%、8.5%和7.0%,比规模以上工业快9.3、3.8和2.3个百分点。光纤、太阳能电池、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59.4%、28.4%和9.4%。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为50.8%和50.1%,均高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2%,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三是市场销售稳步扩大,商品网上零售和服务消费趋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增长8.1%,增速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扣除汽车以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744亿元,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60亿元,增长8.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367亿元,增长9.0%;商品零售33737亿元,增长7.0%。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2.9%和11.5%,快于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7和4.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82307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1-9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5172亿元,增长1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5%,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增长大体稳定,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制造业投资增长2.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1%;商品房销售额124417亿元,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民间投资291522亿元,增长4.4%。1-10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2.9%,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8.0%和13.8%。
五是新增就业提前实现全年目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6%,与上月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比上月增加0.1个小时。
六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1.4%,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2.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上涨101.3%,鲜菜下降10.2%,鲜果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5%,涨幅与上月持平。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2%。1-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七是出口由降转升,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10月份,进出口总额27071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042亿元,同比增长2.1%,上月为下降0.7%;进口12029亿元,下降3.5%,降幅比上月收窄2.5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13亿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1-10月份,进出口总额256273亿元,增长2.4%。其中,出口139840亿元,增长4.9%;进口116432亿元,下降0.4%。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0.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4%,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 交货值101139亿元,同比增长1.8%。
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兴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微观杠杆率下降,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减少,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3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比9月末减少23万平方米。企业单位成本费用比年初继续下降。短板领域投资增加,1-10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4%、32.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2.2、27.5个百分点。
1-9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分别增长11.8%、11.4%和11.2%,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5、2.1和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7%。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3.5%、12.9%和11.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
大基建板块迎最大利好
高层会议出大招,早盘大基建板块纷纷走强,建科院更是直线封板。
早盘大基建板块大涨
今日大基建板大涨,最直接的原因是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对补短板的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一定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下调幅度不超过5%。
基建股业绩稳健 政策逆周期调节成增长动力
从业绩看,2019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9%,收入提速,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利润增速回升。当前行业市盈率为9倍,市净率为0.9倍,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历史分位值均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吸引力突出。
并且,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任务。今年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万亿元,其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545.6亿元,完成度为69%,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季度需要完成前三季度50%的任务,投资加速不言而喻。
此外,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一直低于预期。随着逆周期调控政策加码,专项债杠杆效应和多渠道融资有望撬动基建投资回升。专项债新政明确新增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要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新政实施很可能带动基建投资增长7%至8%,成为基建投资增长动力。
大基建个股目前估值均较低
据不完全统计,大基建中滚动市盈率低于15倍的,有31只股票,其中中国建筑和葛洲坝都比较低,分别只有5.17倍和5.2倍。
多家“中字头”建筑央企增长稳健、低估值,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化学等;还有估值已极低的设计类个股,如中设集团、苏交科;多只个股外资持仓占比高、估值处于低位,如装修领军企业金螳螂、PPP龙头龙元建设。
此外,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还手握重大项目的,像中国铁建的下属公司几天前才签订264.17亿元合同。本文由Doo Prime德璞资本:https ://www.dooprime.net,整理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