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汇易互动

腾讯宣布了时隔六年的又一次架构调整

2233
2019/10/13 11:36:10
  去年9月30日,腾讯宣布了时隔六年的又一次架构调整,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 (BG) 重新整合,撤销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MIG) 、网络媒体事业群 (OMG) 和社交网络事业群 (SNG) ,将业务并入新成立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 (PCG) ,另外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SIG) 。
  腾讯总裁刘炽平说:“腾讯需要时刻保持前倾,有足够的危机感和战略前瞻性才能引领进入下一个时代。”
  此次架构调整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腾讯广受外界质疑,被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里过得“太安稳”,巨大的流量优势和成功的投资策略让腾讯失去了原本赖以为生的创新能力,没能把握住短视频、信息流、云、下沉市场等新领域的先机。
  回到一年前的节点上看,2018年9月发布的Q2财报数据也不好看:占营收三分之一以上的游戏业务受政策影响增长停滞;金融服务与云服务贡献太小;广告虽然增长强势,但对微信和QQ依赖太大,媒体广告则不见起色。
  尽管腾讯疆土广阔、财力雄厚、地位超然,但从内到外,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才能支撑起腾讯的下一个二十年?
  在转型的关口上,腾讯提出了新的战略,“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继续巩固其在C端霸主地位的同时,转向B端,架构调整中新成立的PCG和CSIG分别承担起“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的重任。
  PCG的成立是腾讯对社交、内容、技术的一次战略融合,梳理了过去十年腾讯在内容泛娱乐领域的纷繁布局,试图盘活腾讯在内容领域积累的资源,集中力量,以优帮劣,实现在内容行业的全面领先。
  一年过去,这个腾讯业务最多、人员规模最大的部门迎来“阶段考”。前段时间,功勋卓著的腾讯三号人物、首席运营官兼任IEG&ampCG总裁的任宇昕罕见露面接受外界采访,披露了这一年来PCG寻找方向、改革组织、积极备战的诸多细节,但架构调整后腾讯的内容究竟做得如何,除了领军人物下结论,还得拿出实际成果说话。
  燃财经梳理了目前PCG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其六大业务的拆解分析,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腾讯的“大内容”,到底行不行?
  PCG只做了一件事:整合
  PCG的诞生有着历史原因,过去,腾讯的内容产品分散在各个事业群中各自为战。拿信息流产品来说,天天快报隶属于网络媒体事业群 (OMG) ,QQ看点隶属于社交网络事业群 (SNG) ,QQ浏览器则隶属于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MIG) ,但三个加起来都打不过今日头条,失去先机情况下的内部赛马不仅无效,还浪费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可以这样理解,技术提供后端支持,中间是内容创作生态,前端是各大分发渠道,在这样的思路下,PCG将原来分散在各个事业群中的内容产品和平台整合汇集到一起,打破BG墙,在一个BG中明晰各条产品线,指派懂行的专人负责,集中力量办大事。
  调整后的PCG涵盖新闻、长短视频、影业、动漫、信息流、社交平台几大业务线,各级管理干部和产品业务来自于原先四个不同的事业群,员工数量超过八千人,是腾讯人员规模最大的一个部门。
  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组织,最大的困难是统一人心,然后才能寻找方向。
  腾讯一向崇尚产品文化,鼓励内部竞争,小到一个产品团队,大到一个事业群,都习惯于各自为战,各有风格和打法,PCG的成立虽然在组织层面上解决了重复造轮子、沟通成本高的问题,但观念不同、人心不齐、打法不一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
  为此,任宇昕从上到下,首先建立一个合伙人制,让从不同事业群过来的VP们利益共担,团结一心,然后建立技术中台,推动数据共享,提高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最后在业务层面进行资源整合,重新配置,发力重点。
  任宇昕自己也为腾讯的内容战略找了一个总方向,既要流量,也要质量,在提高内容分发能力的同时,继续深耕独特性、权威性、专业性,打出差异化。
  有了这些调整,PCG才开始像一个整体,就像战争年代的军队改编一样,改旗易帜远远不够,番号、服色、口令都需要统一,军心才能统一,军队才能有战斗力。
  PCG成立一年,基本上只做了整合这一件事,把底层和中台的东西梳理好,这是程序员出身的任宇昕习惯的思维模式,先建立一个操作系统,再来运行具体的应用软件,而在明面上,PCG各条业务线相比去年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作为一个整体,PCG依然在寻找自己的打法。
  社交
  QQ继续称霸,为信息流带来意外之喜
  腾讯在内容领域布局多年,在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战略思维的影响下,产品覆盖面广,格局十分复杂,由于发展时间、投入力度、竞争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PCG的各条业务线所处的境遇差别非常大。
  一个产品从诞生到壮大,从鼎盛到衰落,背后不仅凝结了团队的心血,也是公司顶层设计不断进化迭代的缩影,历史机遇与个人选择的巧妙碰撞造就了每个产品的独特命运,反过来影响着整个公司的航向。
  QQ和QQ空间,都曾改变过腾讯的未来,在PC互联网时代的十年里,为腾讯打造出坚不可摧的社交基石,但是从SNG并入PCG的那一刻起,二者就不再只是腾讯的社交壁垒,也需要担负起为内容服务的新使命。
  QQ依然是仅次于微信的第二大国民级APP,腾讯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为8.07亿,QQ空间在智能端的月活跃账户数为5.53亿。
  原本QQ和QQ空间的使用场景都是社交,但掌握流量入口后,内容的分发需求也随之而来,同时,好的内容也帮助QQ和QQ空间维持用户黏性。
  近几年,QQ和QQ空间都在主打年轻化,在满足Z世代的社交需求之外,也为他们提供更接近年轻人喜好的内容,作为分发平台,打通了和腾讯自有内容生产平台的渠道,比如QQ为腾讯新闻、腾讯动漫、微视、QQ阅读、QQ音乐等开辟了二级入口,为用户提供内容消费的一站式服务。
  依托于QQ,更是诞生了腾讯在信息流领域的“意外之喜”——QQ看点。腾讯2019年Q2财报显示,网络广告收入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为120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受益于微信朋友圈及QQ看点广告收入的增加。
  QQ的增值服务订阅和广告收入在社交领域难逢敌手,同时作为流量入口,给其他产品导流也能获得高额的分账收入。
  国金证券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微信或QQ能分走手游收入的30%,QQ的创收能力毋庸置疑,但作为入口,QQ的营收也与内容质量息息相关。
  短视频
  流量策略失灵,倾力支持也扶不起
  面对抖音,腾讯采取了和应对今日头条相同的策略,曾被放弃的微视于2018年初被重启,来防御快速崛起的头条系短视频产品。
  腾讯的防御策略一直都很相似,推出一款高完成度和相似度的产品,然后开放流量入口给它,快速占领市场,再利用规模优势变现。
  但灌注流量的策略在天天快报和微视这里都失灵了,尤其是微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仅被抖音和快手两个后来者超越,在重启后腾讯用半个集团的资源倾力支持,也才勉强在半年时间内增长了400万日活用户。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