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额准备金?
在金融市场中,央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直是市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不知道各位投资者有没有注意到,当央行宣布降息时,往往会伴随着超额准备金利率的降低。那么这个超额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麟龙投顾表示,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对其吸收到的存款持有一定的准备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央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做出的举措。不过,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除了追求利润,还必须要考虑到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等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实际所持的准备金会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这部分差额就是超额准备金。也就是说:
商业银行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当实际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时,超额准备金为正;当实际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时,超额准备金为负,而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为负时,必须在下一计算期内补足。
麟龙投顾指出,超额准备金包括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两个部分。其中借入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由于准备金不足而向其他超额准备金充足的商业银行借入的货币资金,超额准备金中扣除借入准备金就是非借入准备金,即自有准备金。
通常来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大额提现、结清存款等突发情况,起到一个缓冲保障、控制资金流动性的功能。因此,超额准备金增加,表示商业银行放款能力增强,金融风险减小;超额准备金减少,表示商业银行放款能力减弱,金融风险增大。
麟龙投顾指出,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会影响货币乘数大小,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大小决定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而超额准备金自身又受到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央行再贴现再贷款政策、资本充足率等因素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投资者表示无法分清楚存款准备金(实际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此,麟龙投顾表示,它们三者的关系如下:
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
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麟龙投顾表示,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对其吸收到的存款持有一定的准备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央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做出的举措。不过,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除了追求利润,还必须要考虑到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等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实际所持的准备金会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这部分差额就是超额准备金。也就是说:
商业银行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当实际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时,超额准备金为正;当实际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时,超额准备金为负,而当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为负时,必须在下一计算期内补足。
麟龙投顾指出,超额准备金包括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两个部分。其中借入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由于准备金不足而向其他超额准备金充足的商业银行借入的货币资金,超额准备金中扣除借入准备金就是非借入准备金,即自有准备金。
通常来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大额提现、结清存款等突发情况,起到一个缓冲保障、控制资金流动性的功能。因此,超额准备金增加,表示商业银行放款能力增强,金融风险减小;超额准备金减少,表示商业银行放款能力减弱,金融风险增大。
麟龙投顾指出,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会影响货币乘数大小,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大小决定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而超额准备金自身又受到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央行再贴现再贷款政策、资本充足率等因素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投资者表示无法分清楚存款准备金(实际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此,麟龙投顾表示,它们三者的关系如下:
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
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