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龙科技:安踏遭浑水狙击,市值蒸发超百亿!
麟龙科技发现,继半个月前波司登被沽空机构做空之后,近日安踏也成为了沽空机构的目标对象。
7月8日、9日,著名沽空机构Muddy WaterResearch浑水将矛头对准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安踏,接连发布两份做空报告。报告中声称安踏通过秘密控制大多数一级分销商来虚增利润率,其远超同行业的利润实则充满水分。因此浑水认为投资者不能相信安踏体育的财务报告,建议沽空安踏。
受浑水沽空报告影响,在7月8日上午,安踏体育股价一度应声下跌超过8%,报价51.25港元/股,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随后安踏体育宣布其将短暂停牌。次日,安踏体育针对浑水的沽空报告作出澄清,同时复牌恢复交易。在澄清公告中安踏强烈否认浑水报告中的指控,公司股价由跌转升,上涨0.2%,收盘价51.35港元/股。
据麟龙科技了解,这已经是一年来安踏第三次被做空。此前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和GMTResearch也曾分别对安踏的财务数据提出质疑,但均被安踏予以否认。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波司登和安踏,周黑鸭、辉山乳业、新秀丽、达利食品等在港交所上市的知名企业在近几年都频频遭遇做空。这不禁引起麟龙科技的思考,为什么港股成为了沽空机构的天堂?
沽空机构在做空时通常从公司财务数据出发,财务造假几乎是所有做空机构的质疑项,这也是做空的初始线索。当上市公司的利润率远高于同行,又没有足够的优势来支撑利润,这就极易被认为财务造假、股价高估,而港股中此类财务造假的公司不在少数。
与李宁、361度、特步等其他国内体育品牌对比,不难发现安踏在多项财务指标上明显高于同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安踏实现营收2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4%,稳居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第一。此外安踏高层曾透露,旗下品牌斐乐对安踏流水贡献超过100亿元,但安踏没有披露出更多斐乐的具体收入和数据,此举也被浑水等沽空机构重点抨击。
麟龙科技认为在港股中,极易出现财务数据造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像安踏这样的港股上市公司,其主要业务在内地,而投资者多来源于香港或者海外,无法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在海外投资者的认知中,会默认相信公司发布的数据真实,并作为投资依据;
二是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使然。港交所并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季报,且对半年报和年报的信息披露内容限制较少,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只披露港交所规定的最低限额内容,充分利用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进行财务造假。
此外,自从沪港通和深港通正式启动之后,做空机构尤为倾向于港股通标的公司、中概股,从整体来看,这些被沽空的上市公司都是家喻户晓、市值较高、连锁经营的实体企业,与以往存在虚假欺骗或空壳公司的认知完全相反,做空一旦成功收益颇丰。
不管是沽空机构的“青睐”还是投资者偏好、市场制度,麟龙科技认为港股频繁被沽空机构做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公司自身。
7月8日、9日,著名沽空机构Muddy WaterResearch浑水将矛头对准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安踏,接连发布两份做空报告。报告中声称安踏通过秘密控制大多数一级分销商来虚增利润率,其远超同行业的利润实则充满水分。因此浑水认为投资者不能相信安踏体育的财务报告,建议沽空安踏。
受浑水沽空报告影响,在7月8日上午,安踏体育股价一度应声下跌超过8%,报价51.25港元/股,市值蒸发超百亿港元,随后安踏体育宣布其将短暂停牌。次日,安踏体育针对浑水的沽空报告作出澄清,同时复牌恢复交易。在澄清公告中安踏强烈否认浑水报告中的指控,公司股价由跌转升,上涨0.2%,收盘价51.35港元/股。
据麟龙科技了解,这已经是一年来安踏第三次被做空。此前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和GMTResearch也曾分别对安踏的财务数据提出质疑,但均被安踏予以否认。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波司登和安踏,周黑鸭、辉山乳业、新秀丽、达利食品等在港交所上市的知名企业在近几年都频频遭遇做空。这不禁引起麟龙科技的思考,为什么港股成为了沽空机构的天堂?
沽空机构在做空时通常从公司财务数据出发,财务造假几乎是所有做空机构的质疑项,这也是做空的初始线索。当上市公司的利润率远高于同行,又没有足够的优势来支撑利润,这就极易被认为财务造假、股价高估,而港股中此类财务造假的公司不在少数。
与李宁、361度、特步等其他国内体育品牌对比,不难发现安踏在多项财务指标上明显高于同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安踏实现营收2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4%,稳居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第一。此外安踏高层曾透露,旗下品牌斐乐对安踏流水贡献超过100亿元,但安踏没有披露出更多斐乐的具体收入和数据,此举也被浑水等沽空机构重点抨击。
麟龙科技认为在港股中,极易出现财务数据造假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像安踏这样的港股上市公司,其主要业务在内地,而投资者多来源于香港或者海外,无法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在海外投资者的认知中,会默认相信公司发布的数据真实,并作为投资依据;
二是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使然。港交所并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季报,且对半年报和年报的信息披露内容限制较少,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只披露港交所规定的最低限额内容,充分利用市场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进行财务造假。
此外,自从沪港通和深港通正式启动之后,做空机构尤为倾向于港股通标的公司、中概股,从整体来看,这些被沽空的上市公司都是家喻户晓、市值较高、连锁经营的实体企业,与以往存在虚假欺骗或空壳公司的认知完全相反,做空一旦成功收益颇丰。
不管是沽空机构的“青睐”还是投资者偏好、市场制度,麟龙科技认为港股频繁被沽空机构做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公司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