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贴现、转贴现以及再贴现?
前几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新上线了“贴现通”业务,帮助银行进军票据经纪领域,有望改变现有票据直贴模式。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金融行业术语平时在新闻中也经常出现,那么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的文章将为大家解答。
贴现,是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照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通常情况下商业承兑汇票是收款人(持有人)开出汇票然后付款人(承兑人)承兑或者付款人直接自行开出汇票并承兑,贴现实际上是持有人和承兑人存在间接贷款关系。
转帖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再贴现,是指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进行贴现、转贴现以及再贴现呢?麟龙指出,这是为了保证资金灵活运作以及获得良好的收益。由于商业票据在到期之前不能兑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通常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的期限从转让之日起到票据到期不超过6个月。
一般而言,除非办理贴现的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都会持有票据至到期日兑付,而再贴现也是央行使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再贴现央行可以实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从而促进结构调整的目的。
尽管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三者本质上都是承兑汇票,但是三者存在以下区别:
1、服务的对象不同:
贴现是持票人对银行,是一种企业贷款,是银行面向企业的授信业务;
转贴现是银行对银行或贴现机构,是银行与银行或贴现机构之间的票据融资行为;
再贴现是银行对央行,是银行与央行之间的票据融资行为。
2、所有者不同:
贴现后所有者是贴现银行,票据到期后由贴现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面上的金额;
转贴现后所有者是再次的贴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票据到期后由再次贴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承兑人收取票面上的金额;
再贴现后所有者是央行,票据到期后由央行向承兑人收取票面上的金额。
贴现,是指收款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按照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以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通常情况下商业承兑汇票是收款人(持有人)开出汇票然后付款人(承兑人)承兑或者付款人直接自行开出汇票并承兑,贴现实际上是持有人和承兑人存在间接贷款关系。
转帖现,是指办理贴现的银行将其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其他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票据转让行为。
再贴现,是指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进行贴现、转贴现以及再贴现呢?麟龙指出,这是为了保证资金灵活运作以及获得良好的收益。由于商业票据在到期之前不能兑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通常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的期限从转让之日起到票据到期不超过6个月。
一般而言,除非办理贴现的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都会持有票据至到期日兑付,而再贴现也是央行使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再贴现央行可以实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从而促进结构调整的目的。
尽管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三者本质上都是承兑汇票,但是三者存在以下区别:
1、服务的对象不同:
贴现是持票人对银行,是一种企业贷款,是银行面向企业的授信业务;
转贴现是银行对银行或贴现机构,是银行与银行或贴现机构之间的票据融资行为;
再贴现是银行对央行,是银行与央行之间的票据融资行为。
2、所有者不同:
贴现后所有者是贴现银行,票据到期后由贴现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面上的金额;
转贴现后所有者是再次的贴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票据到期后由再次贴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承兑人收取票面上的金额;
再贴现后所有者是央行,票据到期后由央行向承兑人收取票面上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