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引言
这一章我们先来做四个事情。第一,给技术分析下个定义,其二,讨论一下技术分析赖以成立的哲学前提或者说基本原理,接下来把技术分析同基础分析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最后谈谈几种常见的反对技术分
析的意见。
我坚信,只有先弄清楚了技术分析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它的理论基础之后,才谈得上全面理解和掌握它。
首先,我们下定义。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市场行为”有三方面的含义—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它们是分析者通常能够获得的信息来源。另一个概念“价格变化”虽然也常用,但好象太狭窄了,因为大多数分析者也把交易量和琳仓兴趣用作分析资料的一部分。在以后的讨论中,“价格变化”和“市场行为”就按这两种意义区别使用。
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厉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除非您已经完全理解相接收这个前提条件,否则以下的讨论毫无意义。技术分析考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研究价格变化就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这个断语乍听也许过于武断,但是花功夫推敲推敲,就确实没话可说。
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其实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过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这个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的、基础的预测方法的出发点。把它掉过来,那么,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如果价格下跌,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您瞧,这段话基础分析的味道多么浓,不过大可不必为它出现在我们这篇纯粹关于技术分析的文章中而惊讶。归根结底,技术分析者不过是通过价格间接地研究经济基础。大多数技术派人士也会同意,正是根本的供求关系,即某种商品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该商品的市场看涨或者看跌。图表本身并不能导致市场的升跌,只是简明地显示了市场上流行的乐观或悲观的心态。
图表派通常不理会价格涨落的原因,而且在价格趋势形成的早期或者市场正处在关键转折点的时候,往往没人确切了解市场为什么如此这般古怪地动作。恰恰是在这种至关紧要的时刻。技术分析者常常独辟蹊径,一语中的。所以随着您市场经验日益丰富,遇上这种情况越多,“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一点就越发显出不可抗拒的能力。
顺理成章,既然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终必定要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研究价格就足够了。实际上图表分析师只不过是通过研究价格图表及大量的辅助技术指标,让市场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势,而并不是分析师凭他的精明“征服”了市场。今后讨论的所有技术工具只不过是市场分析的辅助手段。技术派当然知道市场起落肯定有缘故,但他们认为这些原因对于分析预测无关痛痒。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还是那句话,除非您也接受这第二个前提,否则就不必再读下去。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rR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事实上,本书绝大部分理论在本质上就是顺应趋势,即以判定和追随既成趋势为目的(见图1.1)。
从“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断,对于一个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当然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还可以换个说法: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虽然这几句差不多是车轴辘话,但反复强调的无非只有一个意思: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至有反向的征兆为止。这就是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价格形态,它们通过一些待定的价格图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些图形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其实这些图形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早已广为人知、并被分门别类了。既然它们在过去很管用,就不妨认为它们在未来同样有效.因为它们是以人类心理为根据的,而人类心理从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历史会重演”说得具体点就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辨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落或持平的供求关系。基础分析者为了确定某商品的内在价值,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所有相关因素。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根据供求规律确定的某商品的实际价值,它是基础分析派的基本概念。如果某商品内在价值小于市场价格,称为价格偏高.就应该卖出这种商品,如果市价小于内在价值,叫做价格偏低,就应买入。
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技术派理所当然地认为“后果”就是所需的全部资料,而理由、原因等无关紧要。基础派则非得刨根究底不可。
大多期货商要么说自己是技术派,要么说自己是基础派。实际上不少人两手兼备。绝大部分基础分析师对图表分析的基本立场有实用的了解,同时,绝大部分技术分析师对经济基础也至少有个走马观花的印象(不过也有的技术分析者不遗余力地拒绝知道任何经济信息,人称“技术癖”)。成问题的是,在很多场合,图表的预测和基础的分析南辕北辙。当一场重要的市场运动初露端倪的时候,市场常常表现得颇为奇特,从基础方面找不出理由。恰恰是在这种趋势萌生的关键时刻,两条道路分歧最大。等趋势发展过一段之后,两者对市场的理解又协调起来.可这个时候往往来得太迟,交易者已经无法下手了。
两种方法貌合神离,而市场价格的变化总要超前于哪怕是最新获得的经济情报。换言之,市场价格是经济基础的超前指标,也可以说是大众常识的超前指标。经济基础的新发展在被统计报告等资料揭示之前,早已在市场上实际发生作用,已经被市场消化吸收了。因此,当前的价格实际上是当前尚来不及为人所知的经济基础因素作用的结果。历史上一些最为剧烈的牛市或熊市在开始的时候,几乎找不到表明经济基础已改变了的资料,等到好消息或坏消息纷纷出笼的时候,新趋势早已滚滚向前了。
而技术派往往非常自信,当大众常识同市场变化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也能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应付自如。他们乐于领先一步,当少数派,因为他们明白,个中原因迟早会大白于天下,不过那肯定是事后诸葛亮,他们既不愿意也没必要坐等,丧失良机。
有了上面的分析,您就不难理解何以技术派总觉得他们的一套比基础派的强。要是一个交易商非得从二者之中挑一个不可,那么,合乎逻辑的抉择必然是技术分析。因为从定义上说,技术分析已经容纳了基础性因素。如果经济基础已经反映在价格之中.那么再研究有关的基础性资料就多余了。图表分析抄了基础分析的近道,反过来却不然。基础分析里不包括价格的变化。如果说单纯利用技术分析从事商品期贷交易还可以的话,要是某人毫不理会市场的技术特点,试图单单利用基础分析来做交易,那就大为可疑了。
这一章我们先来做四个事情。第一,给技术分析下个定义,其二,讨论一下技术分析赖以成立的哲学前提或者说基本原理,接下来把技术分析同基础分析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最后谈谈几种常见的反对技术分
析的意见。
我坚信,只有先弄清楚了技术分析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它的理论基础之后,才谈得上全面理解和掌握它。
首先,我们下定义。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市场行为”有三方面的含义—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它们是分析者通常能够获得的信息来源。另一个概念“价格变化”虽然也常用,但好象太狭窄了,因为大多数分析者也把交易量和琳仓兴趣用作分析资料的一部分。在以后的讨论中,“价格变化”和“市场行为”就按这两种意义区别使用。
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厉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除非您已经完全理解相接收这个前提条件,否则以下的讨论毫无意义。技术分析考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研究价格变化就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这个断语乍听也许过于武断,但是花功夫推敲推敲,就确实没话可说。
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其实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过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这个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的、基础的预测方法的出发点。把它掉过来,那么,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如果价格下跌,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您瞧,这段话基础分析的味道多么浓,不过大可不必为它出现在我们这篇纯粹关于技术分析的文章中而惊讶。归根结底,技术分析者不过是通过价格间接地研究经济基础。大多数技术派人士也会同意,正是根本的供求关系,即某种商品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该商品的市场看涨或者看跌。图表本身并不能导致市场的升跌,只是简明地显示了市场上流行的乐观或悲观的心态。
图表派通常不理会价格涨落的原因,而且在价格趋势形成的早期或者市场正处在关键转折点的时候,往往没人确切了解市场为什么如此这般古怪地动作。恰恰是在这种至关紧要的时刻。技术分析者常常独辟蹊径,一语中的。所以随着您市场经验日益丰富,遇上这种情况越多,“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一点就越发显出不可抗拒的能力。
顺理成章,既然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终必定要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研究价格就足够了。实际上图表分析师只不过是通过研究价格图表及大量的辅助技术指标,让市场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势,而并不是分析师凭他的精明“征服”了市场。今后讨论的所有技术工具只不过是市场分析的辅助手段。技术派当然知道市场起落肯定有缘故,但他们认为这些原因对于分析预测无关痛痒。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还是那句话,除非您也接受这第二个前提,否则就不必再读下去。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rR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事实上,本书绝大部分理论在本质上就是顺应趋势,即以判定和追随既成趋势为目的(见图1.1)。
从“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断,对于一个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当然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还可以换个说法: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虽然这几句差不多是车轴辘话,但反复强调的无非只有一个意思: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至有反向的征兆为止。这就是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价格形态,它们通过一些待定的价格图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些图形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其实这些图形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早已广为人知、并被分门别类了。既然它们在过去很管用,就不妨认为它们在未来同样有效.因为它们是以人类心理为根据的,而人类心理从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历史会重演”说得具体点就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辨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落或持平的供求关系。基础分析者为了确定某商品的内在价值,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所有相关因素。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根据供求规律确定的某商品的实际价值,它是基础分析派的基本概念。如果某商品内在价值小于市场价格,称为价格偏高.就应该卖出这种商品,如果市价小于内在价值,叫做价格偏低,就应买入。
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技术派理所当然地认为“后果”就是所需的全部资料,而理由、原因等无关紧要。基础派则非得刨根究底不可。
大多期货商要么说自己是技术派,要么说自己是基础派。实际上不少人两手兼备。绝大部分基础分析师对图表分析的基本立场有实用的了解,同时,绝大部分技术分析师对经济基础也至少有个走马观花的印象(不过也有的技术分析者不遗余力地拒绝知道任何经济信息,人称“技术癖”)。成问题的是,在很多场合,图表的预测和基础的分析南辕北辙。当一场重要的市场运动初露端倪的时候,市场常常表现得颇为奇特,从基础方面找不出理由。恰恰是在这种趋势萌生的关键时刻,两条道路分歧最大。等趋势发展过一段之后,两者对市场的理解又协调起来.可这个时候往往来得太迟,交易者已经无法下手了。
两种方法貌合神离,而市场价格的变化总要超前于哪怕是最新获得的经济情报。换言之,市场价格是经济基础的超前指标,也可以说是大众常识的超前指标。经济基础的新发展在被统计报告等资料揭示之前,早已在市场上实际发生作用,已经被市场消化吸收了。因此,当前的价格实际上是当前尚来不及为人所知的经济基础因素作用的结果。历史上一些最为剧烈的牛市或熊市在开始的时候,几乎找不到表明经济基础已改变了的资料,等到好消息或坏消息纷纷出笼的时候,新趋势早已滚滚向前了。
而技术派往往非常自信,当大众常识同市场变化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也能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应付自如。他们乐于领先一步,当少数派,因为他们明白,个中原因迟早会大白于天下,不过那肯定是事后诸葛亮,他们既不愿意也没必要坐等,丧失良机。
有了上面的分析,您就不难理解何以技术派总觉得他们的一套比基础派的强。要是一个交易商非得从二者之中挑一个不可,那么,合乎逻辑的抉择必然是技术分析。因为从定义上说,技术分析已经容纳了基础性因素。如果经济基础已经反映在价格之中.那么再研究有关的基础性资料就多余了。图表分析抄了基础分析的近道,反过来却不然。基础分析里不包括价格的变化。如果说单纯利用技术分析从事商品期贷交易还可以的话,要是某人毫不理会市场的技术特点,试图单单利用基础分析来做交易,那就大为可疑了。